2007-11-15

我的找工经历(生物master)--MIT BBS (ZZ)

发信人: McKinsey (得失之间), 信区: LifeScience
标 题: 我的找工经历(生物master)--MIT BBS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Aug 14 14:30:16 2006), 站内

发信人: venny (超爱灌水的小茶 .oО○), 信区: JobHunting
标 题: 我的找工经历(生物master)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Sun Aug 13 22:43:57 2006)

来这个版很久了,看到的找工经历多数是EE或者CS的,bio方面的很少,可能因为大部
分都是phd或者postdoc?以前大家都说生物master比phd好找,但我觉得这个也是相对
而已,跟其他专业比起来,困难还是很大的。因为生物不像EE或者CS,有点给印度人
和中国人垄断了的感觉,做生物方面的美国人也非常多,导致生物公司不一定非要请
我们这些有身份问题的人,他们有很多其他选择。我这一年多的找工经历比较曲折,
所以故事比较长,大家稍稍忍耐,其中我也会提到一些我觉得有用的信息。

去年六月份毕业之前一直很忙,没有正式的开始找工作,不过resume倒是准备好了,毕
业之后马上广撒网,注册了careerbuilder和monster,每天投几十份出去,其中还包括
了很多例如kforce或者labsupport这类公司。等了两个月,只接到3-4个电话,大部分

recruiter,一听说我需要H1就说会跟我再联系。。。一般他们打电话来都只会问一个
问题,就是让我描述一下以前做过什么,座位生物master来说,只要稍微描述一下你的
project是做什么的,用到了什么技术就可以了,毕竟找的工作只是lab technician,
好听一点就叫research assistant或者research associate,他们只关心你会做哪些实
验,是否能很快的上手干活而已。热门的技术当然就是ELISA,FACS,Protein
furification, PCR,HPLC等,相信大家在实验室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做上一两次就掌握
了。另外还会问就是电脑技能,无非是某些常用软件。我当时以为自己在加州,专业是
biotech,已经占尽了天使地利,毕竟大部分biotech公司都在bay area或者san diego
,后来才发现这个地利占的还不够。很多公司的职位描述上面都列明只要local
candidate,距离稍微远一点,需要他们pay relocation fee的都不要,所以我的简历
一进入他们系统就给过滤掉了。当时考虑过借一个地址来投简历的,后来因为多种考虑
就没实行。7月的时候接到一个onsite,之前连phone interview都没用,可能因为那个
公司不算远吧,他们觉得直接见面比较好。整个过程不到一小时,是5个人同时给我面
试的,他们说是因为比较忙,要面好几个人,所以就干脆大家一起面了。因为那是第一
个onsite,比较紧张,当时感觉自己在法庭上给审判一样,幸好那几个人都挺nice,气
氛还算不错。面完之后自我感觉还行,对方说两个星期后通知。回去之后根据前人的经
验都一一发了感谢信。可能大家觉得面试不到一个小时太短,但其实我后来发现生物类
master level的工作都差不多,不像ee cs的,一面就一天,还经常来个二面三面的。
biotech的工作基本是一锤定音,面试没有超过半天的,他们就想看看你这个人是否有

力独立工作,是否能跟其他人合作,关键在于你的personality,反正技术方面的东西

学一下就会了。

我的建议是,面试的时候要表现的比较开朗,有责任感,愿意学,愿意与他人合作。
我英文也不怎么样,但是比较敢说,错了也不怕,面试刚开始的时候尽管自己很紧张,
还是以比较幽默的态度跟他们乱侃了一通,马上整个气氛什么的就很好了。当然,他们
也会尽量的让你不至于过于紧张的。两个星期后他们给我电话,问了我一些其他问题,
还问我什么时候能上班,我当时就提出了关于H1的问题,结果他们一听就愣了,说
要回去再商量商量,结果当然就是。。。有趣的是一个月后,同一个公司的另外一个人
给我打电话,说我很适合他们一个职位,问我要不要去面试,我当时比较傻,就跟他
说我一个月前去面试过了,可是你们公司不能sponsor我的visa,所以没成,人家就说
这样啊,那好,以后再联系了。我后来回想起来,如果当时我能再aggressive一点,提
出H1的钱自己出等等,没准就没有后来的那些波折了。

转眼到了11月,接到一个电话,是berkeley某国家实验室打来的,我当时因为已经 很
久没有进展了,所以转变目标到non-profit的机构,希望容易点。电话打了20分钟左右
,基本都是对方问我是否做过什么什么,我98%都能回答yes,然后她说希望我能找一个
时间去看看环境,并说一个星期后告诉我时间。过了四天还是五天,那天是个星期一,
一早我就接到电话,是HR打来的,问我是否愿意接受他们的offer什么的,我当时整个
懵掉,不是说要去onsite的吗?怎么一个20分钟的电话就给我offer了?在当时没有其
他任何选择的情况下我肯定是先接受了,并且跟他们提到了h1的问题,当时我老板和HR
的人都跟我说没问题。接着马上就到12月了,我开始准备搬家的事情,比较第一次要
自己开车搬到400多mile远的另外一个城市,要准备的事情还是很多的。这样一拖,就
给我拖到了今年一月2号才去上班。实验室里面的工作基本跟我念书的时候差不多,很
多东西都是从头到尾一个人干,老板自从雇了我之后,就再也没在实验室出现过了,一
般都是提前一天或者一周告诉我要干些什么,实验设计都是她自己想的,我拿到结果后
诉她,她自己分析。当时感觉自己上班压根儿不用动脑子,每天就在那机械运动,本来
就不太喜欢生物,那时候就更加感觉不好了。

三月份的时候开始让lab帮我办H1,结果几个星期后老板跟我说,当时HR搞错了,我
title是research assistant,不能申请H1,起码要到research associate才可以,而
且我的工资水平也达不到。当时我的年薪是34k。估计要吓死版上很多人了,呵呵,在
湾区34k很多人说不能活了,当年还有人说应该送去人道毁灭。我特烦看见类似的话题

什么叫能活不能活?一定要到100k才叫能活吗?一个人能不能活关键在于你生活的态
度,不在于你赚多少钱,如果你空虚寂寞,要那么多钱你也活不下去。如果你每天都
快快乐乐的,我不觉得钱是一个重要问题,而且现在大家才多大,这么快就说不能活。
当年在学校,那么点钱不是照样活的好好的吗?不是个个都白白胖胖吗?虽然我工资
不高,可是该玩的地方我没少去,该吃的没少吃,还能经常出去给自己败家,只要会
理财,生活也可以很高质量的。

岔远了,回到主题。当时我老板很喜欢我,说以前请过好多technician,没一个她满意
的,所以非常希望我留下,于是她要给我promote到research associate并且加工资,
这样就能拿到H1了。就在HR要把我promotion的材料递上去的那天,lab里面另外一个
project给close了,要裁掉好多人,直接影响到其他lab的招聘和升迁活动,我的也给
冻结了。剩下唯一一个办法就是J1,政府机构实在是比较官僚,办事效率也很低,就这
么一个问题,他们也开了三个月的会。我当时忍无可忍,也实在是不想拿这个J1,给自
己以后找 麻烦,所以就自己去投简历去了。这次投简历我就不在careerbuilder或者
monster上投,而是去了biospace.com,另外在monster上面找生物公司的网址,直接到
公司网站投。同时我还遇到了一位贵人,她很热心的帮我修改了简历修改了好多次,现
在的简历跟以前那份简直没法比,看上去就比较professional。简历post出去没多久,
我就收到一封信,是某生物公司问我是否有兴趣他们公司职位的。我跟他们联系之后过
了三个星期,他们还没动静,我就又发现再次表达了自己的兴趣,这次他们马上给我打
电话,并且schedule了一个onsite。

这次的onsite就非常正式,之前还给我寄了一个package,有interview安排,公司
benifit等资料。面试一共安排了4个人,没人半小时。第一个是那个group的director
,问题不多,就了解一下我以前做过的项目,另外我问了比较多他们公司的问题,这样

自己需要说话的时候就不多了。第二个是刚来2个月的印度scientist,问的问题很细,
例如做的那个实验用的什么仪器呀,用的那种细胞啊,有什么特点啊,有些东西我好久
以前做的,都不太记得了。当时我紧张的一个劲在喝水,额头上都是汗。。。问题基本
没怎么回答出来,感觉特糟糕,可她还老说good,nice,wonderful什么的,晕倒。第

个是美国scientist,也是刚来公司几个月,本科念的学校跟我master念的一样,后来
也是在berkeley某实验室待过,结果就变成我们俩在聊天了,啥专业问题都没问。第四
个就是这个职位的直接老板,一个Sr.RA,一开口就很直接的告诉我说去年12月,他们
这个site裁员70%,原先70人,现在不到20。听完之后我狂汗~~~那他们干嘛还要招
3个人现在?还说她不敢保证这里会有多稳定,告诉我这些就是不想骗我。当时感觉她
人挺好,比较nice,连这个都对我说。面试结束后回去见那个director,说因为我是
第一个来面试的,还有其他candidate,需要2星期后通知我。

很准时的两星期后,HR给我offer了,我还鼓起勇气,小小的negotiate了一把。同时也
说了需要H1,没想到这家公司很爽快就答应,但是因为我OPT 8.17到期,当时公司不
知道,我很害怕他们会收回offer,心理斗争了好久还是跟他们说了,幸好他们研究过
后还是觉得给我这个offer,最后也在7.5把我的H1递了上去,现在就等着批准了。

童话故事一般到大团圆就介绍了,可惜我的不是。在我7.17上班第一天,公司给收购并
正式接手,同时告诉我们,这边这个site因为只有20人,他们决定在一年内close,把
东西move到st.louis或者南加,至于人,就不一定能保证了。生命在于折腾,我的找工
历时14个月,居然还没结束,接下来我6个星期的gap,正好用来投简历了。在
berkeley的半年,经历了好多事情,几起几伏,搞得自己心情不好,还有点神经衰弱,
幸好后来克服了过来。各位还在找工作的朋友们,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
看到好几个人都说自己找工作的时候把车撞了,我也碰到了,还好没太大问题。

总结几点:
1.monster这类网站对我来说几乎没用,但是可以用来search一些公司出来,直接到公
司网页投
2.直接去生物类的找工网站,机会比较大
3.如果有办法要来某公司HR的email,直接发resume效果也不错。我跟一个公司的HR联
系过,她还给了我好多意见,也帮我把简历分发到各个部门了。
4.面试时间都不长,很多时候连phone interview都没有,他们比较看重你的个性,做
的东西都不难,只要稍微接触过就可以了,但是要表现的愿意去学习。
5.面试前把自己以前做过的东西复习一遍,有时候有些小细节会被问到,像我这种记性
差的就很惨,明明做过的东西就是说不出来。
6.面试的时候要敢说,语法错误那些不要紧的,很多生物公司都要求你以后工作上做
presentation的,还要跟其他member一起合作,不敢说话的话证明无法交流。
7.简历一定要改好,改前改后的效果真的很不一样,以前都没公司搭理我,后来是公司
主动找我。
8.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

好久没写这么长的东西,果然是又长又臭,anyway,留给自己当一个纪念好了,^o^

祝各位找工顺顺利利
--

※ 修改:·venny 于 Aug 13 22:47:19 修改本文·[FROM: 69.226.]
※ 来源:·BBS 未名空间站 http://mitbbs.com·[FROM: 69.226.]

一个非牛GG的面试经验谈 (ZZ)

发信人: feliz (谁在用的我beebee), 信区: Career_Plaza
标 题: 一个非牛GG的面试经验谈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Aug 18 00:29:41 2006), 站内

首先声明一下,这篇文章是一个曾经走过弯路的庸才的经验之谈;如果您是本科毕业时拿到了Morgan Stanley、McKinsey和CSFB或者其他牛公司之中任何一个或N个Offer的牛GG或者牛MM,请略过此文。

2006年8月,又到了跳槽的时候了,又一次面临两年前一样的艰难选择:两个Offer,二选一。

记得两年前的9月,准备离开XX电视台的时候,也拿到了两个Offer,分别是:美国前三大媒体集团副总助理;XX使馆高级研究与项目官员。当时基本上没有什么头绪:英语专业本科,一年IT咨询公司翻译经验,两年国际传播双学士,一年媒体实习经验……复杂的专业和工作背景,让我迷失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最终,我选择了去大使馆。所幸的是,现在证明我当时的选择基本正确。我的翻译、媒体经验,国际传播知识,都在我现在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让我在使馆如鱼得水,表现颇佳(开始吹了,呵呵),并且通过两年在使馆负责几个国内产业的研究,以及全程参与中澳自由贸易谈判,恶补了自己最欠缺的基础商业知识,为我的下一个工作打好了基础。

这次的两个Offer,一个是一个是XX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专员(Trade Commissioner);另外一个是一个美国投资、政府关系和整合转播咨询公司的Consultant职位。经过和多位朋友的深入沟通、听取多方意见、打听各种消息,我最终选择了前者,并准备于9月11日开始正式工作(这个日子好像不太吉利,汗……)。说实话,这两个工作都是要求5年工作经验的中层职位,我自己都很惊讶我居然能够拿到这两个Offer。除了运气之外,我觉得我有必要总结一下这次Job hunting的经验,一方面怕自己将来忘记,另一方面也希望对迷惘中的兄弟姐妹能够起到一点点启示。

第一,不管你的经历有多丰富,简历不要超过一页。大概从4月份开始,我就开始陆陆续续地朝我中意的公司投简历,每次都是非常认真地针对每个公司改简历、写cover letter,但是一直没有反应,对此我一直不得其解。直到7月份,我把自己的简历缩到了一页A4纸,结果我投的两份工作都有了面试机会。我不能说这之间有必然联系,但是我后来想想,一页A4纸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Hr并没有时间或者耐心看到第二页。

第二,一定要注意平时的学习和积累。在使馆工作期间,因为工作便利,我看了大量Economist、FT、Harvard Business Review……甚至还从澳外交贸易部图书馆借了好基本英文原版的经济学教材,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培训。就算你大学的时候看的书再多、成绩再好,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更何况我这种大学时候没怎么看过书的人呢:)

第三,简历中要有具体成就的统计数据。比如,在简历中为了强调我的活动管理能力,我说"……共策划、组织、实施了25个以上的大型政府活动项目,包括X个部长级项目,X个副部长级项目……"。在我看来,具体的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再华丽的修辞也比不上两组阿拉伯数字。

第四,面试中的表现,自信最重要。一定要神采奕奕、风度翩翩、自信非凡,给人以非常专业的感觉。一个自己都不相信的人,怎么能让人相信你呢?前一段我帮一个投资公司招聘过财务和行政人员,其中一个应聘者,经验还挺丰富的,但是面试的时候表现得贼眉鼠眼,问他问题的时候,老是翻白眼想答案,这种人,你敢要吗?

第五,一定要有很强的Reference即推荐人,这一点对于外企相当重要。当然这一点也看你平时的努力和人际关系的处理:如果你足够努力、能力受到所有同事和领导的认可而且和他们相处融洽,这一点并不难。像我这拿到第一个Offer,我的顶头上司、经济参赞就是我的得力推荐人之一。

第六,不要害怕工作经验和户口要求等其他"软"要求。比如这次的两份工作都要求5年的工作经验,而实际上我的工作经验只有3年多一点点。至于户口要求,等你先进入最后一轮再说不迟。一定不要因为这些非必要壁垒阻挡了你的求职之路。你要重点突出你的优势、你为什么适合这个职位、适当承认你的不足并指出你能够如何迅速弥补这些不足。

第七,一定要保持和所有相关人员的联系,包括第一个通知你面试的人和所有面试官。在我每一次笔试或者面试之后,我都在两天之内给所有见面的人写了一封感谢信(email即可),一方面强调你对职位的兴趣、加强你在他们心中的印象,另外还可以补充你在面试中忘了提到过的你的成就或者其他问题。这一点非常之重要,但是很多人都应为怕麻烦或者没有拿到联系方法而放弃了。但是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有拼写和语法错误,最好参考一下网上的sample。

没想到一下写了这么多,但是总感觉还是没有概括全面,因为每一份工作、每一个人、每一个公司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可能有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并且用心的人。

http://bryanliucn.spaces.live.com

与大家分享一点自己初入职场的心得(修改版) (ZZ)

发信人: teisang (土狼), 信区: Career_Plaza
标 题: 与大家分享一点自己初入职场的心得(修改版)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Sep 30 02:25:17 2006), 站内

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的话,希望来我的博客捧场。谢谢。http://blog.sina.com.cn/u/1256985333
关于沟通的技巧,一点心得:



一,与对方谈话时尽量面带笑容,即便你当时很愤怒。故事是这样的,前不久正好一个大学同学韩来京出差,我就叫上同在北京的孙和付一起吃饭。下班直奔西直门一个饭店,我先到的。由于太饿,我就先点了一碗面。谁知道那一碗面很久了都没上来,把我饿的,心情很烦躁。和服务员板着脸催了三次,还是没上来。强压怒火,下通牒:再不上来我不要了啊。这时已经过去25分钟了。服务员的步伐并没有加快,还是等。过了5分钟,上来,吃得比较郁闷。孙、付陆续来到,韩的飞机晚点了,等他到的时候已经十点多了。忘了说了,韩是做销售的,一般做过几年销售的人都象土匪。他来了之后,气氛猛然一变,非常热闹。我注意到,他说话的时候脸上总是面带笑容。同样是那个服务员,我们点了几个菜,同样开始上的有点慢。韩笑着对服务员说:快点好巴,我饿,要不然我就去厨房自己做了!服务员乐了,屁颠屁颠地催厨师去了。即便是后来有几个地方服务员没有做好,他仍然是面带笑容,假装很愤怒的开玩笑,把服务员逗得很开心,我们也很开心。这样服务员心情好,服务自然就好一些,我们吃饭心情也舒畅。所以说,微笑很重要。

另外一个故事。曾有一个女孩正准备MBA面试,笔试分数线已经过了。她通过我的一个朋友找到了我,让我帮忙辅导一下。我们聊了很多,忽然她问我:你觉得面试过程中什么最重要?我答:自信。又过了一天,我还在思考她的问题,猛然想到:微笑也非常重要。我马上打电话给她:记住,面试的整个过程中,一定保持微笑,别管考官的问题多么苛刻,别管对方的辩手多么尖锐。时刻保持微笑。这是制胜的法宝。她顺利地通过了面试,后来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微笑最有杀伤力。

二,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也是一个故事,我忘了从哪看到的了,大意是:一个吝啬鬼掉河里了,不会游泳,马上快淹死了。这时来了一位好心人,想救他,对他喊:Give me your hands!那吝啬鬼一听,本来伸出去的手又收了回来,心想:为什么把我的手给你?让你占便宜。好心人一看没有反应,想了想,又喊了一嗓子:Take my hands!这下那个吝啬鬼很快把手递过来了。虽然是笑话,但说明了一个问题:要为对方着想。
学校里有很多关于毕业找工作的讲座,关于简历的写作,其中一个原则就是方便对方阅读,英文好像叫什么Users-friendly。简单一个例子就是在resume的最显眼的位置以粗体或稍大一号字写上你的名字和手机、邮箱等联系方式。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把手机写在内容里,当面试官想联系你的时候,要找半天。另外一个例子,写手机号码的时候,不要13911123355这样写,你看着号码拨号的时候,不觉得眼花吗?这样写1391-112-3355,是不是效果更好?更方便阅读者?
三,倾听。某天一个同学的姐夫(自己创业,在北大的某医疗班进修学习)给我打电话,说北医这边有个很有名的老师讲沟通方面的课程,于是我就去了。其中一个环节,王老师让我们自己测试一下自己的倾听能力。有15道题好像,凭直觉快速选择答案。做完后一出分数,我就晕了,我的得分属于最低层次的那种――会有沟通障碍――让我好郁闷。我一直以为自己很会倾听的,现在傻了。后来我就开始反省。发现自己很少去揣摩说话者的意图,也很少给予反馈。举个例子,假如你是父亲,你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就哇哇大哭:爸爸、爸爸,老师冤枉我说我没有值日,可我真的值日了啊!这时你要仔细揣摩他的意图,他究竟是发泄,还是抱怨?还是想博得你的同情?一般情况下,孩子是想博得你的同情,如果你意识到这一点,安慰他的时候效果就好一些。
很多时候,我们也缺少反馈。就好像我去别的宿舍串门,看见A正在打游戏,我就对A说:今天赢了多少分?A正沉浸于游戏中,半天没憋出一个字来,我一看没有反馈,就很郁闷地撤了。如果我们不给对方反馈,他会以为你没有用心去听他说话,自然沟通就无法进行下去。
四,低调和谦虚。这个就不用再举例子了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五,诚恳。别人都不是傻瓜。你的一言一行别人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果你不以诚恳的态度和对方交流,对方也会以漫不经心地态度回应你。这不光在沟通中,在生活中很多方面都是这样。有时候,我们往往以为自己占别人一点小便宜,好像别人没有看到,或者别人即使看到了,也不会计较。其实不然。如果我们这样做的话,我们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就会下降很多。这是得不偿失的。

六,和刚认识的人交谈中,多称呼对方的名字。比如说,今天下班等电梯的时候,我第二次碰到一起玩过一次杀人游戏的同事刘雨,就主动和他打招呼:刘雨,今天怎么没有一起玩杀人游戏啊?或许对方还不记得你的名字,只是在脑海里有那么一个大概印象:“好像我们在一起玩过?他叫什么来着?”这时候他就会很好奇,同时也很被动,然后一般情况下,他就会在脑海里飞速地思考:“他叫什么来着?我应该和他聊些什么才能摆脱这种被动局面?”

记得组织行为学王老师曾经举过相同的例子:某天早晨她在教室门前走过,忽然对面的人主动和她打招呼:王老师好!她赶忙细细观察对方,并从记忆中搜寻对方的影子,努力回忆起对方的名字,并告诫自己:下次一定和他主动打招呼。人都是如此,都不喜欢自己处于被动之中。于是我们需要做的,就那么简单--叫出对方的名字。

一点点感想。欢迎多多交流
--
老天是公平的,考上了清华又能打,你让人家古或仔咋活

博客试运营中,请多多捧场,谢谢http://blog.sina.com.cn/u/1256985333

中美数学比较 (ZZ)

发信人: flowingsea (海豚<>谁是大圆圆脸猫), 信区: Mathematics
标 题: 中美数学比较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ul 5 16:21:24 2006),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Science 讨论区 】
发信人: einstain (快乐的单身汉), 信区: Science
标 题: 中美数学比较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Jul 4 23:54:18 2006), 站内

发信人: sir (心向往之), 信区: CompSci
标 题: 中美数学比较
发信站: 小百合BBS (Sat Jul 1 09:00:16 2006)
(sir按:据说作者是孙智伟)
中美大学数学比较(1)
美国大学数学考试老师基本上都不(敢)出证明题,只让学生套公式算(如求导),还
得把要用的公式列在后面。我接触了好几位上课的老师,的确如此。美国学生不喜欢死
记公式,我感觉也不那么学习至上。我不清楚他们是否连乘法口诀也不要求记。大家想
想,如果美国大学生数学真普遍好,为何丘大师老喜欢招中国学生?不过有的地方我赞
成美国的做法, 学生先不理epsilon-delta那一套,就象17、18世纪那样。数学系高年
级的才学epsilon-delta语言。国内让文科的也学epsilon-delta语言那一套,太过分了
,对他们也没用。美国数学水平高原因之一是全世界的数学精英都往美国跑。
中美大学数学比较(2)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中国人"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很重,父母及学生本人都重视学
习。中国学生的勤奋用功可谓世界第一, 美国人爱不爱读书是他自己的事,没那么大压
力。老师布置的homework如果不要交, 一般他们不做。奥数竞赛人家也不专门重视,谁
爱参加就参加; 而中国把这看得很重,专门封闭培训,还事关国家荣誉。
又如:中国常有培养接班人、梯队之类的规划、项目或奖项, 美国不刻意搞这一套。中
国学生经过严格的数学训练后数学基础的确扎实,当然可能缺少自由想象的空间;美国
学生中学不学什么严格证明,但多学模型与实例。关于集合,他们中学只学概念与例子
,不学什么并与交等运算。美国学生不喜欢带字母的一般性题目,考试题得用具体数字

中美大学数学比较(3)
关于教学,再补充一句。在美国大学任何老师上课前都得接受防性骚扰培训(美国
法律有规定,每两年得参加培训一次)。学生到老师办公室来,老师必须开着门,否则
招惹来官司可麻烦了。
学生成绩共有如下几种:
(1)A+, A, A-; (2)B+, B, B-; (3) C+, C, C-; (4) D+, D, D-; (5) F (fail);(6) I
(incomplete, 得重修或补考); (7) Pass (>=C), NonPass
(插曲,,(我可记不起歌词了,那好象是90年代的歌吧).在这旧时的歌声中我又有了时空错
乱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八十、九十年代. 10年前在欧洲当我接触的一些华人唱着七、八十
年代的歌并将观念仍停留在他们出国前的时代时,我首次有时间倒流的感觉。我的房东
也回国兼职了,有时我放VCD听歌放松,可那些碟片太老了,老是歌唱紫荆花开、喜迎Ho
ng Kong回归。当时的一些歌手如唱《大中国》的高枫早已不在了。说到空间的错乱,0
2年我在台北街道上走时感觉象在天津(我认为台北比不上南京、上海、北京),坐捷运
(即地铁)时仿佛在香港。96年在Genova时非常喜欢那气派雄伟的九月街,整整8年后我
又访Genova大学,重新漫步在那九月街上也有时空错乱的感觉。Z教授临回国前在网上碰
到"粉丝"一词问我什么意思,国内变化真快,一年内就创造出什么"超女"、"粉丝(fans
)"等新词汇。等我回国时不知又落伍多少了,好在这些并非数学词汇。
中美数学比较(6)
看到同学们对本科教育的热烈讨论,这儿我也谈谈对中美数学教育差别的思考。前
面我已列举了若干体现美国本科教育风格的例子。我赞同杨老的分析,中国教育偏重训
导,美国注重启发。中国的学生学得深,难题做得多,所以基础很扎实;但这样的代价
是没时间多学点新东西。美国的学生学的东西没那么深(可谓浅尝即止),但好处在于
可多学点,面宽得多。
记得初中时我做过大量的平面几何难题(如什么九点共圆啊),其实没这个必要,适当
做一些训练训练逻辑思维就可以了。大学的数学分析,中国受前苏联的影响非常大,厚
厚的吉米多维奇习题集与那六大本解答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如果日后你是研究分析
或用大量分析的数学家(例如田老师),那样做对以后的确很有帮助;如果你以后研究
代数,分析上钻得太深就没太大必要(当然考虑到学科的交叉,不懂也是不行的)。类
似地,如果你以后做分析,本科做大量的代数难题也没必要;但你得懂代数基本的东西
,因为有时要用到(象拓扑群)。美国那样多学点但学得不深,好处在于需要时你可自
学深入下去。
而象中国那样,个别课程钻得深,许多新兴的东西没机会学,完全不懂的自学起来可没
那么容易。这种教育理念上的差别导致中国可出陈景润这样的专家,难出Wiles那样涉及
好多知识的大家。Z教授常说中国数学家就象玩杂技的,多数只在某一方面玩得很精。换
句话说,就是难得有高屋建瓴式的大师级人物出现。中美教育方式各有利弊;中国方式
的优点在奥数竞赛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美国方式的长处则有利于出知识面宽广的数学大
师。
我觉得把文科的数学等同于淡化了的数学分析是不妥的。文科人连工程计算都不用
做,你为何让他学曲率、多重积分之类。我认为文科的应主要学数学发展史中的重要思
想,主要去理解数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没必要花力气去弄懂一些深奥定理的证明。
以上个人观点未必正确,欢迎批评指正。
中美数学比较(7)
国内有各式各样的年终总结。X老师要我们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C老师要我提交过
去两年的论文目录,W老师则要我们列出过去三年的SCI论文并附首页。为了这我忙了好
一阵子。疲惫之余还是续写我的中美数学比较来放松放松。当你们即将放寒假时,这儿
冬季学期就要开学了。Z教授是国内某大学紫江学者,现已回来了; W教授明天也将从北京
返回, 因为6号就要上课了。
我今天专程去看了下应坐120个学生的教室,大吃一惊。教室几乎等于在地下室,阴
暗又有霉味。没有我上学期用的可移动的多块组合白版, 更没有RH教学楼那里的影仪等
设备,只有破旧的长长的黑版。这使我想起去过MIT的南开人说那里办公条件未必比他们
的中心好。回来后跟Z教授一说,他说美国就这样,中国教育理念与美国的似乎相反,重硬
件轻软件:不少高校往往宁愿把大把的钱砸在盖楼房上,也不愿多花在"看不见"的图书期
刊等软件上, 好象有点"好大喜功"啊(看来杨福家的分析还是有道理的)。的确,近年
来中
国教育的硬件已相当不错了。与美国大学相比,8年前我在母校南师附中做报告时他们那
里的教室都用实物(如书)投影了,而在我那苏北县中做报告时更是用上了闭路电视。

与Z教授说起我对中美数学教育差别的认识,他非常赞同我的分析。他说中国从小学
到大学学的东西都太深太细,太有技巧性;他在国内花了3个小时才做完05年高考数学考
卷,他说题出那么难那么有技巧性有什么意思啊。中国学生会做难题是因为他在题海战
术中长大,他见过类似的解法,与创新性几乎毫无关系。他也说正因为美国学生学得浅
才有机会多学不同课程,才会知识面宽广。
有人也许觉得这Z教授不咋样,非也!此君与也曾大红大紫的肖刚教授是第一代回国
的科学明星,当时的报纸、电台、电视常宣传他们,也曾受过当时的总书记的接见,陈
大师也曾力邀其加盟早期的南开数学所。我那老兄一听名字就说大学时代就常在报纸上
看到他的名字,曾是其偶像呢。那搞代数几何(实际上是搞3维复几何)的一代红人肖刚
,我们系主任、书记、丁帅肯定都知道;可惜肖早已远离科研,在法国一心做起数学普
及的软件了。
Z教授说他尽管呆在美国已十几年,仍然"水土不服"。每次从国内回来,都慨叹国内
现在太好了,真不想回美国了。那这些海外学者又为什么不真的彻底回国呢?这个我以
后再做分析。中美数学比较(8)
肖教授离开数学研究已有十多年。作为80年代中国数学界耀眼夺目的新星,他为何
做出这样的选择?当时与肖齐名的Z教授说是因为他已意识到其学问已达顶峰,再不激流
勇退就得走下坡路了。与服务员一样,可以说数学家也是吃青春饭的。数学创新研究是
一项高强度的工作,它需要你的勤奋刻苦,更需要你的智慧、才气与敏锐性。数学家最
好的工作几乎都是在青壮年时做出的。
Galois, Abel,Eisenstein, Riemann, Ramanujan等人的英年早逝并不影响他们
成为杰出的数学家。在我国,陈景润在条件艰苦的1966年(那年他是33岁)做出著名的
Chen's theorem(充分大的偶数可表成一个素数加上至多两个素数的乘积);后来他成
名了,改革开放后工作条件也好多了,可他再未做出可与上述成果比美的工作。华老的
大部分好工作是在他回国前做的。Gauss, 陈省身, Hardy等数学大师们到老年仍坚持数
学研究着实令人敬佩,可他们的代表性重大成果基本上是在青壮年时做的; 君不见伟大的
数学家G. H. Hardy晚年苦于数学创造力的衰弱而一度想自杀(从Ramanujan传记《知无
涯者》上看来的)。数学界最重要的Fields奖只奖给40岁以下的自有它的道理。 Z教授
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科学基金会一般注重资助活跃的青壮年数学家,许多有
名的老数学家很难拿到基金(在中国有时会论资排辈)。当然,每个人(包括我)都在
逐渐变老。对搞数学的人来说,真的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既搞数学就要有自
信心,就要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豪情,更要从大学时代起就踏实奋斗!过了创造力黄
金时期的数学家能坚持研究当然仍要鼓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无
疑也越来越丰富),但培养好年轻一代也是他们迫切的任务。
西方的学术研究环境是很吸引人的,在中国有时学术外的杂事干扰太多,出过国的人
都知道在国外做研究效率很高。美国加州气候环境真是好极了。这儿几乎可以说四季如
春,我来后只见过一场雨(还是小雨)。这大学所处的环境酷似中山陵,那么多的树加
上不高的山, 整个象公园。Z教授回到大上海,看到车水马龙,空气污染严重,自然不
肯离开这公园般的加州住所。加州位于美国西海岸,是美国最富的一个州。这里的气候
条件吸引了许多一流人才来加州,我所在的这个大学数学系去年就从Stanford挖来个大
牌教授(搞椭圆曲线的)。不过,Z教授与W教授提醒我不要老是夜里1点后走山路回去,
因为山上曾发现过豹子、狼、天狗(我不知是什么)。我基本上很晚从office回去,忙
时甚至是夜里3、4点钟才回,只有一次有点危险,有3只野狗从独行的我身边狂奔而去(
它们好象未注意到我,也许在赶一个"紧急会议")。
与现在在加州相比,05年初我在法国访问时气候条件恶劣,几乎每天都得顶着大雨
大雪骑着自行车一个多小时从住处赶往Jordan研究所,晚上12点后回去还曾遇上拦车的
酒鬼。
当我从欧洲返回上海,在那炎热拥挤的火车站,晚上要排队近一小时才能买到第二
天回南京的火车票。排队时我真的很烦闷,在欧洲火车票几乎随时可买到(很少碰到排
长队的情形)[基本不需提前买]。我只能叹息一声,中国人多没办法啊。类似这样的情
况使得逗留在国外多年的人回国长住就不太习惯了,当然这只是海外学者不能彻底回国
的原因之一。
中美数学比较(9)
看了《美国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一文, 不知各位有何感想。该文作者的分析
有点偏激,但陈述的一些事实从侧面验证了杨老说法的可靠性(杨与国内高校无过节,

必要不客观),也说明了我以前对美国学生学习态度与水平的抱怨有一定道理。
我一直奇怪为何大部分美国大学生对数学证明毫无感觉。最近我才弄明白,他们从小学
到大学基本上不学严格证明;数学系高年级才开一门课叫"How to prove", 讲一些基本
的证明技巧(如数学归纳法等)。上学期我讲离散中许多证明真的是不了解他们的国情
,大错特错也,难怪学生考得那么差;其他老师几乎从不给证明,即使书上有也跳过。

Z教授对我说,美国从小学到大学,基本都在"骗"学生,让他们看看例子觉得有点道理就
行了,不需也不能教严格证明。当我们初中或小学学习圆面积公式S=pi*r^2时我们并不
知如何去证,中国训练逻辑思维与数学推理起始于初二的平面几何。美国学生的作业不
是强制性的,要尊重他们的自由与人权;老师也不该叫XX学生上黑板做题,那会侵犯人
家不会做题的隐私,有让人出丑之嫌。为了贯彻Z教授所说的这种"骗",美国老师还发明
了"pratical examination"; 这可叫做模拟考试,可真实考试必须与它相差不多(否则
美国学生可能会告你的状)。这个quarter的积分课程,学生已要求搞那pratical exam
.了。我现在也想通了,就要象清华那位老兄临走前忠告我的那样,把他们当作小学生。
他们不习惯求和号Sigma, 不懂数学归纳法,不会抽象思维,不知道1+2+...+n=n(n+1)/
2 与 (x-1)(x^{n-1}+...+x+1)=x^n-1等基本公式。听说有的竟问老师: "你上次说2x+3
是函数,怎么这次又说3x-5是函数,究竟哪个对?" 尽管基础差水平低是普遍现象,但据说
个别尖子生在中学就自学完大学数学课程。关于美国大学生数学水平的现状,我已说得
够多了,不想再罗嗦了。
中美两种教育模式可谓各有优缺点,中国的模式有利于大多数学生,能借鉴美国部分教
育理念就更好了。
中美数学比较(10)
前面谈的大多涉及美国本科生数学水平。最近我从学生中发展了个"内线"(香港籍的)
,他告诉我许多美国同学的实际情况。他说,大部分同学不理会instructor(主讲老师)
布置的homework; 美国学生相当一部分很懒的,上午十点前的课许多人不来(在寝室睡觉
),就是下午的课到课率也难达到75%以上。[这个quarter原本安排我在8点上课,后来有
老师要求与我调换上课时间,所以我的课就在下午上了,幸好如此。] 这位香港籍的同
学主动对我说,中国学生的用功绝对世界第一。
好了,以后我不再谈本科生的问题了。也许有人认为这个大学太差了,我在的这个大学
在美国前50名之列。人家有好几位Nobel奖获得者而中国却一个也没有;就数学而言,人
家几乎每次有两人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45分钟以上大会报告而整个中国在06年的数学
家大会上只有我们的系友陈志明研究员(在计算所)一人受到邀请做45分钟报告。对比
一下可知中美大学水准的差距了。4月份我去MIT及Wisconsin Univ.访问时也会留意这种
差距。说到研究生,的确中国好多大学生都朝思暮想来美国读博士。
美国人很看重推荐信,读研、找工作、升职称、争取奖项等都如此;中国人对待推荐信
比较随便,常常是学生写好老师签个名,其实这不太好。我系许多老师每年都被学生们
找写推荐信,对成绩好的老师当然乐意推荐也希望他们出去为南大争光;几年前有位同
学找我写推荐信,我见其成绩只是中下等不愿写,可她说"成绩不代表能力,成绩不好也
不是我愿意的啊?"她磨了一个多小时甚至着急地哭了,我心一软也只好答应写,唉!收
到offer来美后并不代表已是博士生,你还得用一段时间看书准备博士资格考试,一般考
三门课。这儿考的课程是近世代数、实变函数、复变函数。第一次通不过,你得想法考
第二次。看到有的学生建议不把近代与实变作必修,这可不利于要出国的同学们。在成
为正式的研究生前为了生存糊口,可选择做grade(评分改本子)。上次中秋节南大人聚
会时一位刚来不久的同学就抱怨这儿生活费太贵,她还没做TA的资格挣点补贴,全靠家
里节省寄来费用,挺辛酸的。正式的博士生要做TA(teaching assistant)必须通过英语
(特别是口语)测试。上个quarter我的TA是个香港籍的博士生,这次是个美国女博士。
加州的房价很贵,每月的单间房租依条件一般在500-800美元间浮动。研究生不做TA生活
就很窘迫。
来美后有几句英语挺常用的。
(1)How are you doing ?
(中国教的是How do you do)刚来时我还觉得"How are you doing?"是这儿方言呢,可
去年10月底去West Georgia开会后才知道美国都这么说。
(2)Set an appointment.
美国凡事都得事前做个约定,你不宜直接去office找人家,应发个邮件联系约定好见面
会谈时间。美国喜欢提前安排好事情,刚开学就有学生问我期末考试时间;4月份的讨论
班学术报告1月份就要计划好。
(3)Grade on curve.
任何上课的老师(包括TA)都得知道这个,学生第一次课就关心最后怎么grade.如果你
没反映过来或听不懂这行话,你这老师大概要被轰走了。这儿有好几位中国来的研究生
,据我所知及Z教授所言他们水平比较一般。有位女博士生已读了4、5年了还做不出一个
值得发表的结果, 一天她对我说:"我觉得自己已很聪明了,怎么就写不出论文?"我笑
了笑,无言以对。她参加基督教会,教会的人对她说每天多做祷告就会来灵感。美国基
督教会势力很大,他们对违背圣经的达尔文进化论大加批判,现在有的州迫于教会的压
力在中小学课本中塞进"智慧设计论"[大自然的物种及其奥妙必定来源于(上帝的)智慧
设计]。这儿能发表论文的博士生很少。美国人才济济,竞争激烈;只有少数真正拔尖的
数学博士生毕业后才会找到理想的工作, 对一般的博士来说去做博士后都是奢望。已够
长的了,数学研究只好以后再谈了。
中美数学比较(11)
今天是大年初一(在中国已是初二了)。昨晚我随W教授一家去20里外他们一朋友家参加
了由四家华人家庭组成的除夕聚会,显然在美的华人们依旧保持着中国过农历年的传统
习俗。出发前W教授夫妇告诉我前两天他们晚上走山路遇到了一只大黑熊和她的宝宝,双
方对视了好几分钟都不敢轻举妄动,最后黑熊顾及其宝宝的安全不得不黯然撤退。他们
好心地再次提醒我每次从系里回去不要太晚,因为还有mountain lion等动物也会在夜间
出来舒展筋骨,觅食填腹。看来,我得认真对待这一忠告了,毕竟安全第一啊。
昨天的华人聚会东道主的夫人是江苏连云港人,本科在南艺学钢琴。来聚会的还有G教授
一家三口及H教授一家四口。主人家大厅里电视机在播放CCTV9频道的春节联欢晚会(重
播),这使我想起04年在罗马Schoof教授家看到的央视九台节目。那时Schoof教授(以
椭圆曲线理论中Schoof算法闻名的意大利数论学家)与其夫人(荷兰微分几何学家)原
本在观看欧洲杯荷兰队与葡萄牙队的足球半决赛;考虑到我来他家而且那是我在罗马的
最后一天,他们很体贴地调出了CCTV9的节目(英文字幕)并说喜欢中国这神秘的东方大
国。在夫人们忙于包饺子、做菜准备晚宴时,先生们在那里玩起了一种使用操纵杆的"足
球"比赛(352阵型)。G教授8岁的小女儿连蹦带跳地为其父亲加油: Daddy! Go! Go!Y
oucan do it! You can do it !! 看来她是个typical 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了
。H教授是这个大学的医学教授,每年有四次左右回国兼职。这些常回国的海外学者及其
夫人们也谈到了国内一些不好的风气。
10年前在Italy过春节时,我与几位当地中国留学生去了一家名为"大鸿楼"的中餐馆。听
说我从国内来,老板娘希望我给他儿子介绍个对象,我说中国想出国的女的不少啊,可
老板娘说:"不行啊,她们想出国以为到国外来享福,可我们这儿比国内还忙还苦啊"。
的确,这些华侨够苦的,你看连春节都不关门休息(西方人不过中国的春节,所以这天
生意不会特别好)。宴会上大家谈起了海外华人回国的问题。
据他们分析,许多愿意兼职不愿彻底回去可能有以下原因:(1)觉得国内做学问的环境
还不够好;(2)夫人们一般不愿意回国,也有说为孩子未来发展作考虑。我住在Z教授
家。说起美国现在糟糕的初、高等数学教育,Z教授竟说是由中国文革引起的。文革时毛
主席号召"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我记得读初中时课本第一页总是这条语录),中
国甚至出现因交白卷而上大学的张铁生们。那时Stanford一些激进的教授受此影响极力
倡导教育改革,课本上东西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容易,学生们从功课中解放出来了。后
来发觉效果不好,却无法改回去了,因为学生们喜欢改革后的松散、自由。最近一些海
外华人学者认为中国一些高校提短期内"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不现实的,他们还发帖讨论
中国有最高学术头衔的人的平均水平相当于美国的什么层次。不管是海外学者们清高狂
傲还是中国研究水平有待提高(或者兼而有之),看了这些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中美数学比较(12)
看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 那"小崔说事"分明模仿几年前的"昨天、今天、明天",哪有什
么创新? 演小品的多年没新招儿,依然是不倒翁。唱流行歌曲的,一首成名曲能养多年
,名利双收。相比之下科学家们活得可不容易啊,他们必须创新,创新,再创新!攻关
,攻关,再攻关!说到创新,这可与考试是两码事。基础扎实当然为科研准备了好的条
件,但那不是你能科研创新的充分条件。
Z教授虽然做国内高考数学题要花三小时,可人家在他领域有两个原创性的以他命名的东
西(M-Z topology 与L-Z process)。 培养创新意识最好从大学时代就抓起。我本以为
美国大学施行有利于创新的启发式教育,现在看来这儿本科数学教育的确有问题。学生
多数想偷懒,非数学系(或数学系低年级)学生的微积分课老师基本不讲证明更不考有
点灵活性的证明题;象我那样出考题属于另类了,一般老师只让学生套公式算还得附上
要用的公式, 这样是培养不出创新性人才的。当然美国老师这么做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在美国上课老师有时要为安全担心啊。今天系主任就发邮件通知大家说期中考试后发生
两起大学生严重威胁数学老师的事,警方已介入调查;数年前我就听说过美国发生博士
答辩通不过后学生枪杀导师的案例。
但是美国本科数学教育的这种方式迫使老师讲课要简明直观、深入浅出,所以不管多深
的课程美国许多老师的讲义可读性非常好,这对初学者来说非常实用。相比之下,中国
相当多的教材可谓晦涩难懂、拖泥带水,没能用最精练的语言体现出该课的精髓;学习
者花了许多时间精力却不得要领,这可能是中国许多数学工作者知识面难以宽广的重要
原因。
在我本科阶段,当时南大的一位有远见的副校长倡导创新,给少数选拔出的优秀本科生
提供科研条件,例如: 特许进入到系图书室借书查资料等。我是当年这项计划的受益者
(尽管我那时相当部分的研究成果后来在一些外文专著里找到了),内心里很是感激那
位当时的副校长。02年在台湾中研院数学所访问时,邀请我的研究员要我先讲讲我大学
时做的成果,看我惊讶的表情他解释说:"本科时查资料看文章肯定少于后来的,所以那
时的想法原创性高。"有时过多地跟踪文献资料,会让你学、用别人的方法,原创性就降
低了。国内讨论班常常是学生轮流报告书本上的东西;美国及欧洲的讨论班则是开放式
的,一般邀请外面的专家来做报告,没学者来时也是自己人报告新想法。
几年前南大教务处采取措施改革本科教学,老师不再只给个单纯的总成绩,需要给体现
创新能力的那部分分数;高年级的期中考试也可取消,代之以写点小论文类东西。我试
着指导学生做点创新,有个L姓同学表现出色,竟用我教的van der Waerden定理解决了
一个专著中提到的关于图着色的猜想。我很欣赏该学生,他成绩也很优秀;无奈南大不
让他免试读研,好象只因为英语未过六级。最后该学生去国防科大免试读研了, 我觉得
有点糟蹋了一个好苗子。南大的上述教学改革很快流于形式,因为学生太多了创新能力
不太好考察,更多的老师可能还是习惯传统的考试模式。结果这项改革导致的仅是上交
给教务员平时、期中、期末、总评四项成绩(以代替原来单一的总评成绩)。从事本系
大学生教学这么多年,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做研究的好苗子,无奈他们多数选择出国,还
有去北大、中科院读研的,鲜有留在南大的。数学发展到今天的地步,科研上竞争异常
激烈。要么你才智过人,要么你勤奋用功,两者都做不到就很难做出象样的成果了。现
在的一些研究生基本功不扎实又不肯下功夫,怎么做论文?哪有简单好做的,要有也被
别人抢着做了。
听说外校一位数学博导对来要课题的研究生说:"你自己找。我能给你什么呢?我觉得能
做的我就做了,我要不能做的你恐怕也做不来。"Z教授说类似的话X教授(现在美国,以
前是中国的科学院院士)也讲过,而且他还多了一句:"我能做你也能做的课题我还看不
上。"我觉得这话不那么科学,有时下了功夫的学生也会搞出让导师吃惊的东西来。就数
学研究而言,整个论文生产销售一条龙都得由作者完成。你看,找课题得靠自己,研究
开发要靠自己,产品完成后还得自己推销发表。其实数学研究策略与打仗的战略战术是
相通的。有人主张做主流的超级难题,希冀象十月革命、武昌起义那样一战成名;有人
觉得强攻数学"大城市"不成,不如学学中共的农村包围城市之道;有人胸怀大志,熟读
兵书,却如马谡般不能实战,眼高手低; 有人是将帅之才,站得高望得远; 有人是踏
实能干的战斗英雄;有人似张飞勇猛有余谋略不足;有人似诸葛足智多谋;有人见好就
收,绝不恋战;有人顽强拼搏、战斗不息,如孔明六出祁山、姜维九发中原。
中美数学比较(13)
刚从网上提交了学生Math2B(积分学)成绩,在这里的教学任务也就彻底完成了。尽管我
以前说不愿再谈美国本科生情况与这儿的教学,可今天还是来谈最后一次。与中国学生
最大的不同是他们不怎么看教科书与老师笔记,即使课上反复讲的或复习课强调的许多
人也不理会。书上简单的例题或复习课上的题目考试照样不会,这令我十分纳闷;要知
道对中国大学生来说这样的事不太可能发生。我知道的在此的中国人、巴西人等普遍抱
怨美国一般大学生的数学水平。
W教授曾对我说,你就是用现成的复习课上题目他们也有不少不会做,你要改个数字不会
的就更多了;同办公室的巴西人说,这些美国学生如果每天用一小时看书就自认为"stu
dy hard"了。Z教授说,丘大师在加州大学圣迭亚戈分校那么多年肯定未给本科生上过课
,才会如此抬高美国本科生水平;Z教授甚至说加州大学的研究生大概相当于国内名牌大
学高年级本科生(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夸张)。我来举点具体的例子让大家对美国学生有
些深刻的认识。这次期末考试题与模拟考试题极其相似,可考得依然不理想。例如:求
椭圆x^2/a^2+y^2/b^2=1的面积,居然有几乎半数人不会;这是书上例题,课上也讲过,
需用的square-root{a^2-x^2}的积分复习课上也讲了(用三角代换或分部积分),我以
为考试肯定没问题了。真没想到许多人甚至不会解出y=(b/a)square-root{a^2-x^2},有
的说x^2+y^2=a^2+b^2(真的不会分数加法了),有的说square-root{a^2-x^2}=a-x(连我
们初中生都知道x^2-y^2 not =(x-y)^2)。改考卷过程中也发现有人居然认为 (sin t)^
2+(cos t)^2 (=1)开方后得sin t+cos t.连这些基本的东西都不会,再容易的考卷对他们
都难。模拟考试题中有道题用分部积分算(ln x)^2的积分,复习课上也反复讲了这题; 真
实考试时让算更容易的ln x积分居然许多人不会。我原以为这种题等于送分,可他们..
.
下午一学生来看分数,他没通过(得F),眼睛红红的,说这是他(计算机系的)第四次
未通过此课考试了,问我"What can I do to improve the grade?",我说"It's too l
ate. You can do nothing."[Z教授以前告诫我如果女生这么问就有骚扰嫌疑了.] 我问
他为何不看书连书上简单的例题也不会,他说书太难太枯燥(too dry)了,大家基本都不
看。美国学生平均水平既如此,看来不怎么讲证明的教科书得换成更容易的了。在成绩
问题上总有一些美国学生要与你讨价还价,他得C可他说只有A才有用;全班最低分的非
要说他是最用功的,所有课都来,所有作业都做,所有书上内容都认真看了(分明在说
谎,那怎么书上最简单的现成例题都不会?)。与这些学生打交道仿佛要象生意场上那样
谈判,在中国决不是这种情况。为什么平均水平会这样?Z教授说美国没有中国那样的高
考,他们讲究民主,进什么大学由你在中学时的成绩与排名来决定。当然差的学校的前
几名与好中学的前几名差别很大,但美国不管这个,所以有些大学生水平真的很次。
我这里给大家展示两个学生邮件, 看了后你们就会了解美国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先看成
绩差的一个(也挺可怜的)来信:"I am currently a fourth year in your math 2b c
lass. I was wondering ifyoucould give me advice on what to do. I took math 2
a my freshman year of collegeand have not touched math until now. Because of
this, I was completely lostthis quarter. I had forgotten math 2a, trigonome
try, and pre calculus(他说以前学的极限、导数、三角函数甚至微积分预备知识都忘
光了). In order to try and dowell in this class, I took Larc (the on campus
tutoring program) and I alsohired a tutor outside of school to help me with
math 2a. On top of my heavycourse load and the extra tutoring, I had to hav
e three jobs this quarter(还得打三份工). Because of all that I was doing,
I did very poorly on the midtermand I have not been scoring high on the quiz
zes. I assure you it has nothingto do with me not trying hard or not liking
math. I work hard and I havealways loved math.Well, I was wondering if you t
hink it is possible for me to pass thisclass, and if not,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give me a W (withdrawal)so that I may retake this class next quar
ter. If I were to receive an F,Iwould have to retake the class either way, b
ut becuase I am a pre-medicalstudent, and so much of my chances of getting i
nto medical school rely onmy GPA, I would rather have a W on my tranxxxxs th
an an F. Thank you fortaking time to read my email."再看一个考试得满分的好学
生来信(邮件标题为I enjoyed your class):I am sending this mail to you beca
use I am afraid I will not be able tocommunicate this to you in person. I ho
pe you understand this mail.Hello, I am a student in your Math 2B Class this
winter quarter. I heardyou are going to return to China after only 1 year t
eaching here at UCIrvine. I don't know why you are returning but I surely ho
pe that it isn'tbecause you did not enjoy the teaching here at Irvine. It's
unfortunatethat you will be leaving because I am sure that Irvine will lose
abrilliant mathematician.I would just like to say, that in High school I was
enrolled in Calculusas well and understood it well. I thought it was boring
. When I wasenrolled in your Math 2B class, many of the subjects you taught
I alreadyknew. I can say this: I did not need to come to your class. But aft
er thefirst few lectures, I saw that you lectured Math as an Art. After this
Iattended every lecture I could. You taught here at Irvine with morepassion
and fervor than any other teacher I have been taught by in mylife. Even tha
t I knew the materi始晏馕狪 enjoyed your class):I am sending this mail t
o you because I am afraid I will not be able tocommunicate this to you in pe
rson. I hope you understand this mail.Hello, I am a student in your Math 2B
Class this winter quarter. I heardyou are going to return to China after onl
y 1 year teaching here at UCIrvine. I don't know why you are returning but I
surely hope that it isn'tbecause you did not enjoy the teaching here at Irv
ine. It's unfortunatethat you will be leaving because I am sure that Irvine
will lose abrilliant mathematician.I would just like to say, that in High sc
hool I was enrolled in Calculusas well and understood it well. I thought it
was boring. When I wasenrolled in your Math 2B class, many of the subjects y
ou taught I alreadyknew. I can say this: I did not need to come to your clas
s. But after thefirst few lectures, I saw that you lectured Math as an Art.
After this Iattended every lecture I could. You taught here at Irvine with m
orepassion and fervor than any other teacher I have been taught by in mylife
. Even that I knew the material you taught, everytime I showed up toclass an
d listened I learned something new. Sometimes you would teach ashortcut or n
ew method of doing math I never realized. You broadened myknowledge and appr
eciation of math.In this short mail, I simply want to say that your teaching
impacted meand as well as other students ( I'm sure ). I know that your tal
ent isbeyond teaching simple calculus and I'm sure you would enjoy teachingu
pper level math here at UC Irvine as well.Overall I hope you enjoyed your st
ay here at UC Irvine, and learnedsomething from this experience. I learned m
any things in your class, andIhope you experienced many new things teaching
this class.I thank you for teaching an inspiring, challenging, and innovativ
e class.Sincerely,your student,Lloyd
中美数学比较(14)--Wisconsin之旅
进入4月份,我也开始了我的回国前美国东行访问之旅。我访问的第一站是Wisconsin大
学Madison分校(最好的分校),时间为4月3至8日。机票2月份就买好了,对方也早为我
订好旅馆。3号早上5点乘一朋友的车奔向Orange County(Irvine所在的县)机场。先乘
坐一小飞机去Cincinnati,飞机驾驶员好象倔牛脾气,上升与下降动作极猛,无缓冲过程;
下降过程中飞机抖动得极为厉害,乘客如不紧抓住前排的座椅非摔倒不可。从Cincinna
ti转机到Madison,虽然改乘一排只有3个座位的更小飞机,飞行却顺利得多。从Madiso
n机场我乘Taxi去订好的旅馆,沿途我看到了整洁素雅的Madison,长长的一条道两旁都
是大学的机构或饭店、商场之类。4月的Madison已很暖和,我知道冬天的Wisconsin可冷
极了。
到达旅馆已是傍晚,我首先取出带来的手提电脑看是否好上网,无奈找不到网线插口。
我去问服务员,他说无线上网(没想到这旅馆还这么先进)。我搞了好一会还是不行,请
他们专人来帮忙;无奈人家说不懂中文(我电脑Window显示中文)cannot help. 后来我
了解到一楼大厅有网线插口, 这样需要上网查邮件时就把电脑搬下来用。第二天上午Y教
授开车接我去数学系,在系里也见到年仅38岁的很有名的数论学家Ken Ono教授(Americ
an-born-Japanese). 他们系负责招收研究生的是个华人教授,他与我聊了一会,问了我
们每届学生的情况。Y教授还提到我们02级的某位被这儿录取却改去柯朗所了。在系里办
理有关手续时,才发现由于我的J1签证他们承担我的访问费用还要得到我所在的UCI授权
,Ono赶紧给UCI的International Center打电话要UCI授权, 可UCI说要得到UCI数学系同
意; 于是Y教授急忙给UCI的W教授发邮件让他要UCI外办放行。UCI外办效率极低,我一周
访问结束后他们居然还未给Madison发传真,再三催促下才终于发了。真没想到如此麻烦
!我后面还要去UIUC与MIT, 还得要UCI授权。据说美国这罗嗦的措施是911造成的。
与Y教授聊到美国大学数学教育,我提到学生怎么连椭圆面积也不会求。Y教授说,你怎
么出这么难的题目;他们连2/3+4/5都不太搞得清,怎么去理解椭圆方程x^2/a^2+y^2/b
^2=1?Y教授还说,象求复合函数ln(x+square-root{x^2+1})这些美国大学生多数不会。
Wisconsin大学的学生尚且如此,看来真如Y教授所说"他们只有极少数好的,大部分水平很
臭". 我真的不明白怎么会这样,一直想探究原因。Y教授说美国中学数学老师一般不是数
学系毕业的,而是教育系毕业的, 所以大部分学生中学数学就未学好。4号的首场报告
听众挺多的,他们在数论方面的教工、博士生、博士后真不少啊。 Askey院士也来捧场
了,我们系01级的tjw也来了。报告完后我与Askey院士、K. Ono教授及Y教授合影留念,
回来后发现照片上的我眼镜模糊不清,估计洗去手上粉笔灰时有水溅到眼镜上了。晚上
Y教授请我去饭店吃饭,也带上我的系友tjw; 大家吃得很好,tjw说从未来过这样饭店
吃这么好,看来他还是挺节俭的(在国外有时就得这样)。tjw已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即
将选导师,他说想学代数几何,真是有志青年啊!tjw也说美国学生不喜欢证明,老师只
要讲讲基本的idea就行了。6号第二场报告后Ken Ono教授请我去印度饭店吃饭,伴随的
还有他的一个学生,他的美国太太与两个非常可爱的孩子(一儿一女)。我故意问Ono的
只有7、8岁的小儿子:"Doyou know how great your father is ?"他点点头。
我与K. Ono及Y教授都是首次见面,他们对我研究的东西挺有兴趣,希望与我及W教授开
展合作。Y教授一年内做了两次肾移植, 还坚持做数学研究。他说他不能倒下,不然妻子
小孩没法生活了。他还负责成立了一个慈善机构,专门资助安徽某县中小学贫困生。我
很感动,当然也有所表示了。8日我离开Madison经Atalanta转机回Irvine. 在Atlanta机
场我咨询一工作人员时,那黑女士(或女黑人)好奇地打量着我, 我说:"I'm a Chinese."
没想到她接着说: "Mygrandfather is also a Chinese." 在机场商店柜台转悠时想看
看有什么小礼品好买(如有Atlanta建筑标志的精美钥匙链), 结果总是发现"Made in Ch
ina". 中国真的是世界加工厂了。要知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是什么样
子, 我只好附上照片一张。不过放在这里不合适,去我的blog中同样题目的文后找吧。
这个有点象流水帐。本想也记下Illinois之旅经历的趣事与见闻,可一次写那么多太花
时间了。
中美数学比较(15)--Illinois大学与中国的数论
Wisconsin之行结束后我立即筹备对UIUC与MIT的访问。我通知这两校,因J1签证之故我
要准备好UCI的授权信。UIUC的Ford教授与MIT的Stanley院士很快用传真发来书面邀请信
,我拿着这两份传真去面见UCI数学系系主任; 系主任看了传真觉得他们能邀请我去访
问是好事,立即授意其秘书起草授权信,并亲笔签字。(UIUC说由系主任签字的授权信就
够了,我很高兴可不经过那效率低下的International Center.)我早知道华罗庚教授50年
归国前在UIUC (Univ.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任教。无疑我想看看我国杰
出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当年工作过的地方,所以我的UIUC之行有特别的意义。出发前一天
收到02级fy哥哥fxd(我系95级的,我教过; 他与其同学hz都在UIUC统计系)的邮件。他问我需不需要在机场搭他们的车,并热情地
说他与H同学要请我吃饭。我告诉他,Ford教授要去机场接我,我到达旅馆后有空时会与
他们联系。
4月12日凌晨,南大电子系出来多年的一老师爱人热心地用车把我送往机场。(在Irvin
e公交车极少见,叫出租车要提前几天预约,凌晨那么早未必有出租车愿意来,所以自己
没车真是麻烦透了。)下午在Chicago机场转乘小飞机去Urbana-Champaign(这是我坐过
的最小客机了)。Ford教授接到我后送我去紧靠数学系大楼的旅馆,安顿好后他说今晚
Bruce Berndt教授要请我吃饭。我与Ford及Berndt都未见过面,第一次看到Ford的名字
是在他1999年发表于Annals of Math.的文章上,他出人意料地利用陈景润定理彻底解决
了有几十年历史的Sierpinski猜想(对每个k>1都有n使得恰有k个正整数的Euler函数值为
n); 这是陈氏定理的绝妙应用,陈景润地下有知的话无疑会为他的深刻定理多年后再次焕
发光辉感到欣慰。
Berndt教授早就是数论界名人了,他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ber Theory的主
编,5卷本(Springer出版, 我系资料室有)的作者。大家可去其主页http://www.mat
h.uiuc.edu/~berndt/看看,他已发表了174篇学术论文、9本书,还编辑了11本书。他开
车来后, 问我想吃什么饭,要去什么样的饭店;我当然说随意了,由他决定。结果他带
我去一家泰国餐馆。吃饭期间我们讨论起数学,就在桌上铺的白纸(不是布)上写了起
来。当我说起美国大学生数学考试很少出证明题而中国的情况刚好相反时, Berndt教授
很惊讶并说他要告诉他的美国学生中国学生多么用功。提起华罗庚,Berndt教授说当年
Springer出版社派专人来找H. Halberstam教授讨论《华罗庚论文选集》出版事宜时,H
alberstam提到Berndt在研究Ramanujan(印度传奇数学家,被Hardy发现并邀请到剑桥,
但33岁就英年早逝,留下了数本谜一样的数学笔记本,包含大量新奇的公式却无证明)
遗留的笔记本;Springer遂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动员Berndt教授在Springer出版其
关于Ramanujan笔记本的系列书籍。Ramanujan今天名扬天下,无疑Hardy当年发现他并在
其去世后极力宣扬他功不可没(我记得Hardy曾说过如果就原创性给数学家打分的话,R
amanujan得100分,Hilbert得70份,他Hardy大概只能得30分),近十年来Ramanujan的
影响如日中天,Berndt出版更是将Ramanujan的声望推向高潮。
13日中午Berndt与Ford教授带我去学校食堂吃了顿西餐。饭后赶到数学系,我的报告时
间(1点开始)马上就到了。一进那讨论班教室,发现已来了不少人,还有多位老先生。
报告完后有两位老教授与我交谈,Ford介绍说他们是H. Halberstam与P. Bateman. 我大
吃一惊,这两位数论专家可大名鼎鼎,他们是华罗庚教授当年的老同事、老朋友。我读
过许多介绍赞美华罗庚与陈景润的评语,不少出自这两位前辈之口。看看以下用google
搜来的文字吧:"由H.哈贝斯坦(Halberstam)主编的《华罗庚论文选集》在1983年由施
普林格出版计出版。""1986年,H. Halberstan在悼念华罗庚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华罗庚曾经懊悔在他才华的高峰和思想敏锐的时候离开了美国的话,那么他后来重
访西方时,他不能收回失落的时光,而他对自己祖国的献身是无条件的和坚定不移的"。
""华罗庚是本世纪最富传奇性的数学家之一.将他与另一位自学成才的印度天才数学家
S.A.拉马努金(Ramanujan)相比较,正如P.贝特曼(Bateman)所说,"两人主要都是自
学成才的,都得益于在哈代领导之下,在英国从事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他们
之间又有截然不同之处.首先,拉马努金并没有全部完成由一个自学天才到一个成熟的
、训练有素的数学家的转变,他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数学的原始性,甚至保留了一定程
度的猜谜性质.然而华罗庚在其早期数学生涯中,就已是居主流地位的数学家了.其次
,拉马努金与哈代的接触更直接,更有决定性意义.…….虽然华罗庚在英国工作时得
益甚大,但他与哈代在数学方面的接触显然不是这样特别集中的".""
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上正式全文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
不超过两个素数和乘积之和"。这一辉煌成就立即在国内外数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英
国数学家哈伯斯坦(H.Halberstam)和德国数学家里切特(H.Richet)合著的数论著作《
筛法》当时正在排印,他们见到陈景润的论文后,立即增补了最后一章"陈氏定理",并
称"陈氏定理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由此大家看到Halberstam与Bateman教授对中国
数论的贡献是巨大的, 是他们热情讴歌了中国解析数论的成就,是他们首次提出了陈氏定
理的命名! UIUC数论有几十年的传统了,这里有十多位数论教授,也培养了大量的数论人
才; Ford教授就是Halberstam教授的高足,他近年来对我研究过的覆盖课题很有兴趣。
UIUC与中国数论有割不断的联系。Halberstam(79岁)与 Bateman (84岁)两位老教授均已
退休,还赶来听我这后辈小生的报告并说我有许多新思想, 我真的很感动。我与这两位数
论老前辈合影留念,他们还坚持要我站在中间,说我是客人(我真的很不好意思)。我
这次来访是UIUC数论组邀请的。他们的组合与逻辑也很强,象与Noga Alon多次合作的组
合学家Z. Furedi教授已发表了203篇论文。难怪该校排名很前啊,人家的确强大!
13日下午我去UIUC数学系图书馆看了看,他们的资料非常齐全。13晚Ford教授邀请我去
意大利餐馆吃饭。我看他数次陪我太辛苦,就说14日中饭及14日下午去机场不麻烦你了
,我打算与我的两位中国学生在一起。13晚收拾好行李后突然发现电视上反复说14日有
特大风暴,不由得担心起我14日2点多能否乘飞机回去。深夜,我起来出外察看天气,电
闪雷鸣下起了雨。第二天早雨停了,还出了太阳。我去校园看看想拍几张照片,见一建
筑很别致,就向最近的一个学生走去。我说:"Would you please take a picture for
me?" 那在石凳上读书的美女学生把for听成了with, 一边说着"With me?"一边微笑着往
我身旁一站;我看她误会了,赶忙递过相机,她这才明白过来。
14日11点天空又乌云密布了,F同学与H同学如约而来,他们说预报要起龙卷风了,担心
飞机走不了。他们热情地带我去名为"唐王朝"的中餐馆吃午饭,饭后又送我上机场;10
年前我教过他们,这两位性格相当好,待我如此热情我很感激。在很小的Champaign机场
,我那飞往Chicago的航班延误了一个多小时,因为Chicago天气不好。起飞后不久我从
窗口发现乌云太密运动也太快,驾驶员后来选择了超低空飞行总算平安抵达Chicago机场
。等待从Chicago到Irvine的飞机时我扫描了一下我的同机Irvine"老乡",觉得他们长相
较一般的美国人奇特粗壮。到达Irvine机场时已是晚上9点多,Irvine正在下雨。以前机
场出租车等人,这次竟是人等出租车。排在我前面的一中年妇女带着10岁左右的女儿,
还有两大箱行李。我说:"Her (指那小女孩) father should come." 那妇女回我说:"H
er father has a new wife!"回到UCI后Berndt来邮件说,他们那儿已起龙卷风,不得不躲
进地下室。真庆幸我离开得好及时啊。
最后附上与数论界老前辈、华罗庚教授老朋友Halberstam(左)和 Bateman(右)教授
的合影。
中美数学比较(16)--在MIT走近Stanley与邂逅
Green从UIUC归来后下面就是去访问MIT. 面对4月份我的三次出访,我周围的中国人(了
解我的W教授与Z教授除外)多有质疑之声:在这儿华人英语角,一来自清华的女学者问
:"他们为什么请你去访问?"UCI数学系一华人访问学者说"请你去干吗?"就连好心送我
上机场的人也问"是你同学请你的吧?"我懒得当面回答这些无聊的问题,小平同志早就
教导我们:"发展是硬道理"。
其实我在国外第一次受邀去别的大学做报告发生在1996年。那时我在意大利Trento大学
进修访问,我素不相识的解析数论专家、Genova大学教授A. Perelli(大数学家E.Bomb
ieri的高足)突然发来邮件邀请我去他那儿访问几天并给个学术报告。我惊讶地问他怎
么知道我在意大利,他说他从数论界著名学者A. Granville教授(那时在美国,与我合
作过论文)那儿得知的。2004年重访欧洲时短短40天我访问了分别在意大利的Roma, Fi
renze(佛罗伦萨),Genova与奥地利的Graz, Vienna(维也纳)的5所大学,除了Perel
li教授那儿是故地重游外其它邀请方的教授们(有搞数论的也有搞组合的)我都未见过
。再来看看我4月在美的这三次访问实际上是怎么回事。
Wisconsin大学的R. Askey院士在04年就听说我要到美国来, 04年10月还在南京的我收
到了Wisconsin大学的访问邀请,我回答说估计05年才去美国;05年初还在法国里昂时又
收到他们的邀请,我说可能5月后才去美国。05年7月我再次收到Wisconsin大学的邀请:
"I would again like to invite youto visit Madison and give a number theory s
eminar sometimes this Fall. 。。。Thanks a lot for your consideration, and I
look forward to seeing you herethis Fall",我说那就安排在我10月底去West Geo
rgia开会后吧。后来9月开学我被UCI安排上课,走不掉了我就给Wisconsin去信表示抱歉
;他们与我商定将我的访问推迟到我的所有课结束之后的4月份。Wisconsin大学数学系
对我的诚恳邀请令我很感动,他们与我见面后说我在科研上"very active".[去年10月在
West Georgia大学开会时著名(离散)数学家R.L. Graham院士(曾做过美国数学会主席
,是Paul Erdos的好友,夫人也是院士)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You are very active
",这句过奖的话使我觉得以前的辛勤努力真的没有白费。] UIUC之行源于Ford教授发来
的下述邮件:"I would be glad to invite youto give a talk at our Number Theor
y seminar. Our seminars are at 1:00 onTuesdays and Thursdays. We can pay all
of your expenses, including airtravel. I am interested in your work on cove
ring congruences and relatedtopics."
MIT的邀请来自著名的组合学家R. P. Stanley院士,他在给我的邮件中说"Ihave looke
d at many of your papers on the arXiv,......"Stanley院士(1944年生)是著名组
合学家, 1971年在Harvard大学Gian-Carlo Rota院士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Rota院
士创立过著名的半序集上Mobius反演理论,也是著名的Advances in Mathematics创刊人
.] Stanley院士是Rota学生中成就最大的, 已发表140篇论文,培养出40多名组合博士(
他们许多也已成名,是美国组合界的骨干),其两卷本《组合计数》是经典的名著,据M
ath. Reiviews引用情况数据库他的论著已被1294个作者引用了2118次。他于1995年被选
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获得过2001年的Steele奖、2003年的Schock奖,今年将在西班
牙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做一小时大会报告。
著名组合学家D.Zeilberger在其网页上称Stanley院士是"代数组合教父(The `Godfath
er' of the Algebraic Combinatorics Mafia)"、"许多杰出组合学家的师傅或师爷(
AcademicFatherand Grandfather of so many brilliant combinatorialists)"。UC
Irvine数学系的人(包括搞统计的或分析的)基本都知道Stanley的大名,对Stanley邀
请我去MIT访问并给个seminar talk有人觉得不可思议。当我问MIT为我订的旅馆地址时
,4月9日Stanley院士回复说他将去机场接我并把我送到旅馆("I can pick you upat
the airport on April 20 and bring you to your hotel");他这个大名人如此对我
这小辈令我十分感动,我觉得让他来接终究不妥,出发前夕我发邮件说不用接了我自己
打的去旅馆。有了前两次转机的经历,20日去Boston顺利多了。
加州濒临Pacific,在美国的西海岸,现在夏令时时间是北京时间减15小时,飞机到中部的
Chicago时手表要拨快2小时, 由Chicago飞到东部的Boston(濒临Atlantic,在美国的东
海岸)时手表要再拨快1小时。在往Boston的同班飞机上有一群Japanese小girl(大概是
初中生),我问坐在我旁边的日本小女孩"Do you know Nanjing city in China?" 她说
不知道(显然她们的历史书未提南京大屠杀)[03年在日本福岗开会时发现那儿的大学生
也不知道南京],于是我再没兴趣与她讲话了。一出Boston机场,就感受到大城市的气息
。那拥挤的交通与密集的建筑使我想到了上海。好久没有见过喧闹的大都市了,Irvine
就象风景宜人的山区疗养院,Madison与Urbana-Champaign则是生活便利的小城。我所住
的那Kendall旅馆挺别致的。21日吃早餐时碰到来美国开会的两位上海交大的女老师。2
2日离店时我才了解到每天住宿费高达184美元,再加上23美元的税,就有207美元了。虽
然是MIT为我付这笔费用,我还是对住宿费之贵感到吃惊[我在Madison及Urbana-Champa
ign的旅馆住宿费分别是每天63美元、92美元,04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与罗马的住宿费分
别为每天80欧元、70欧元]。
21日上午风和日丽,我由旅馆步行去久闻大名的MIT(很近的),边在校园里走边照相,
几次碰到中国来的学生(不过都是女的)。MIT的主楼气派雄伟,不过我不知道为何在大
门上校名中字母u都被刻成了v. 11点左右终于找到数学系(在2号楼)了,在寻找Stanle
y院士在3楼的办公室时赫然发现大数学家I. M. Singer(以Atiya-Singer指标定理闻名,
上届Abel大奖获得者)的办公室。找到Stanley院士后他带我找数学系秘书办理了有关手
续,然后就主动热情地带我参观校园。
在中国象他这样的名人、院士通常是很powerful的, 恐怕很少会陪后生小辈参观;这就
是美国教授的亲切可敬之处,Stanley院士真的和蔼可亲、毫无架子。回来后与Z教授说
起此事,他不赞同我的观点,说Stanley对我那么好是因为我是来自中国的客人,换了在
美国的年轻教授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在校园里我与Stanley院士拍了数张合影,之后他带
我去买午餐。下午2点他还有课(国情不同,中国的院士们还上课的就少见了),于是我
就逗留在数学系公共休息室及以去世的Rota院士命名的数学期刊阅览室。我的报告安排
在下午4:30-5:30。由于Stanley是组合学家,擅长代数组合,我在此报告的内容就离
数论远点,有组合与代数混合的味道。此前在Univ. of Wisconsin at Madison与UIUC的
三个报告主要听众是搞数论的, 我就选择了离代数远点的三个不同的数论话题, 在Wisc
onsin的主报告涉及我来美后做的与psi算子及代数拓扑有关的组合数论工作, 在UIUC则
谈论我的涉及解析估计与Gamma函数的数论工作(因为听众中搞解析数论的居多)。快4点
时MIT一搞组合的老师Postnikov与我聊起来,我说我的研究一般还带有数论味。他居然
知道我与同胞兄弟92年的一项较好的工作,他还说Ben Green教授现在在MIT访问。
一听著名的数论学家Green在此我立即来了精神,Postnikov带我去见Green, 可他不在办
公室。于是我们去3楼休息室喝茶,Green教授正在那里!Postnikov把我介绍给Green,
一提我名字Green马上说"I know, I know!" 搞得Postnikov还以为我俩本来就认识。我
想Green知道我大概是他见过我关于受限和集的文章,他与Terence Tao用解析方法研究
和集,我与我的合作者则象Noga Alon那样用代数方法研究和集。当然我比他与Tao差得
太远了。现在来介绍一下数学新星Ben Green其人。他是英国人,生于1977年,在98年F
ields奖获得者William Timothy Gowers指导下取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在03年他与天才
青年数学家Terance Tao(75年生,华裔)合作将解析数论、遍历理论与组合相结合一举
证明了著名的Erdos-Turan猜想(素数序列包含任意长的等差子序列)而名震数学界,该
深刻结果现在被命名为Green-Tao定理。Green在04年获得著名的Clay研究奖,05年获得
Salem奖,今年将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邀请报告。认识Green后我与他在其办公
室聊了会数学,他对我的一个猜想感兴趣。我们准备合影时我到门外正碰上一个小伙子
;他帮我们照张相后,Green对这小伙子(估计是正来找他的研究生)介绍了我(This
is ...)。令我非常惊讶的是Green对我名字的发音非常准(一般老外读中国人名字挺别
扭的).很快我的报告时间到了,我说我得走了。听报告的有Stanley院士和他的学生,还
有几个未选导师的低年级研究生。报告开始不久,没想到Green也跑来听讲了。报告结束
后Green说了个"Nice talk",其实要早知道他在MIT我就不讲这涉及群论过多的课题而改
讲他最有兴趣的和集问题了。顺便说一句,Green还没女朋友呢。
我与Green道别后随Stanley及他的一个博士后与两个女研究生(其中一位来自北大)去
了一家非洲饭店。Stanley院士请我们吃非洲饭,这是我第一次品尝非洲饭。非洲饭菜放
在铺有薄饼的一个大盘子里,我们每人自己碟子里只有薄到一抓易破的薄薄面饼皮。没
有刀叉或筷子,必须拿手用撕下的一小块薄饼皮去抓裹菜吃(这比用筷子夹难度大多了
),自己的面皮用完后就得用大盘子里菜下的面皮。我觉得挺麻烦的,面皮又薄又小,
手都搞脏了。我问那北大来的女生,你在这儿的中国同学都来自什么高校。她说"北大、
清华,还有科大"。Z教授以前告诉我Harvard与MIT只收北大、清华来的中国学生。晚餐
后已是9点多了,与Stanley院士道别回旅馆后我又出来在街道上随便走走看看Boston的
夜景。刚收拾好行李准备休息时,突然听到电视上说22日下午起Boston将连降几天大雨
。我返程的飞机应在12:55飞往Denver,然后由Denver转机回Irvine. 行程都是两个月前
定好的,再迟到下午就走不掉了。
第二天9点多钟我打了电话给出租车公司,没想到仅一分钟车就来了(Boston的交通比I
rvine方便多了,还有地铁)。出租车司机是个挺唠叨的50多岁的老师傅,问了我基本情
况后他就唠叨个不停(还手舞足蹈):"Oh! My God! Mathematicaldoctor! American
students can only use calculator, but most of the calculators are made in Ch
ina! Oh! My God! Mathematical doctor! ......"很快就到了机场,我给了他25美元车
费另加两块小费。由于太早,前面11:06去Denver的航班尚未走,那航班在机场的工作
人员力劝我乘这早点的航班(同是United airline),我想了下也就决定早走(担心很快
会下雨);在Denver我又调整了航班,乘比预定提前2个多小时的另一航班回到了Irvine
.三次出行,每次都要转机;前后12次起降,总算一切顺利。至此我也圆满结束了我的出
访之旅。最后附上与Stanley院士在MIT大门口的合影及与Green在他办公室的合影。(效
果不好,请见谅。)
※ 修改:·Tame 于 Jul 5 11:42:26 修改本文·[FROM: 211.151.89.*]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8.57.34.*]

韩乔生语录大全1.0和2.0版(网友呕血推荐豪华版) (ZZ)

发信人: 孤雁王 (孤雁王), 信区: Joke
标 题: 韩乔生语录大全1.0和2.0版(网友呕血推荐豪华版)(转)
发信站: 两全其美网 (Fri Jun 9 22:27:23 2006), 本站(lqqm.net)


1. "...随着守门员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
2. "...各位观众,中秋节刚过,我给大家拜个晚年..."
3. "现在由中国队守门员范志毅开任意球..."
4. "队员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加强体能和对抗性训练,这样才能适应比赛中的激烈程度,否则的话,就会像不倒翁一样一撞就倒..."
5. "忽如一夜春风来,意甲流行三后卫..."
6. "国外的球员都非常敬业,比如马特乌斯,小孩出生3个月后就上场比赛了。"
7. "范志毅前几天还在发高烧,高烧36度8;守门员区楚良身高1米82,体重28公斤。"
8. "中国队一脚射门,被区楚良奋勇扑出..."
9. "在上周刚举行了一场别开婚面的生礼。"
10."可能有的观众刚刚打开电梯,我们再把比分..."
11."巴乔在前有追兵,后有堵截的情况下带球冲入禁区..."
12."水晶宫队已经赛了7场, 2胜2平4负... "
13."这球算进,门将进球无效..."
14."已经有很多俱乐部表示要购买皮耶罗,拉齐奥出价3000万美元,曼联出价更高,2800万美元。"
15."××队后卫严重犯规,裁判将前锋××罚下场。"
16.(德甲)"现在场上火药味很浓,两队队员在场上你争我抢,两队的教练也在场下争风吃醋。
17."全兴队xx号发角球,由寰岛队xx号头球建功!"
18."每一寸草皮都在进行激烈的争夺... "
19."佛罗伦萨队中场犯规,不,在禁区前罚球弧顶犯规,..."
20."AC米兰就像一台计算机,内存挺大,大到奔腾II代,可是运行不快,可能是感染病毒,看来主教练扎切罗尼需要一张杀毒的硬盘!!..."
21."因为李金羽的身高比对方队员矮,因此在拚抢的时候他的肘部碰到了对方的脸上。"
22."主教练将xx队的裁判罚出场外..."
23."AC米兰队目前以1:3领先..."
24."把球一脚射进了大门,...我们来看看慢动作,.....哦,...是用头顶进的"
25."只见防守队员一个队员两条腿,两个队员四条腿,三个队员八条腿...."
26."守门员将球回传给门将..."
27.现在是陕西国力与***的下半场比赛,场上比分还是0:0.这个球是小将常辉在上半场26分钟时攻进的.
28."18号传球,张效瑞跳起头球攻门,进球的是18号张效瑞!"
29."解围的队员本来是要将球踢出底线的,可是没想到这球有很大的旋转,居然出了端线..."
30."XX球员30公里外一脚远射!"
31."……一个球迷跑到球场中央,踢翻了广告牌!"
32."只见X队的前锋象两把菜刀……"
33."好!前锋一脚大力抽射,皮球应声进入网窝!比分还是1:1平,在球飞进球门的一瞬间,裁判员的哨声响了,这球算进,没有越位,比分变成了2:0,**队领先一分。"
35."这球进了!姜还是老的辣,**队10号小将再立新功。"
36."球被守门员的后腿挡了一下!!!
37.***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
38.本轮过后,拉齐奥队以6胜3平1负积21分的不败战绩排在首位,尤文图斯以22分紧随其后。
39.AC米兰的舍甫琴科以7个入球排在射手榜首位,克雷斯波,维埃里以6个入球并列第二。(此时画面翻页),巴蒂排在第四位,进6球。
40.2000-2001赛季,德甲,异常响亮的一个嗝,满座皆惊。
46.马尔代夫队今天超水平发挥了150%!
47. 9号维阿一脚射门,守门员维阿把球扑了出来,好险啊!
48. xx跟上一脚凌空抽射,球进了。这是他本赛季攻入的第13粒头球
49.这名队员的身高达到了1.90厘米
50.一定要利用场地的宽度,多打身后,多打直传球。
51.在比赛开始以前,韩乔生说:“今天来自演艺界的歌手门也来到西安为中国国家队----拉油加喊————”
52.“守门员示意比赛继续进行...”
53.“漂亮的反越位...哦,不是,没有成功...”
54.“重庆队已经用完了三个换人名额...怎么重庆队还要换人?”
55.“下半场换上23号以后作用很大...”是上半场换的啊,“23号能拿球,能传球...“
56.世界田径锦标赛,韩乔生同志说“显示牌上显示的数字,是XXXX(三级跳运动员)起跳点距踏板的距离,也就是说,他是在距离踏板15米处起跳.”(应为15cm)
57.9月1日凌晨阿卡之站,下半场卡塔尔进球:“精彩的任意球直接破网,噢!中间好象还有一个明显的变线。”
58.直播意甲,国际米兰,韩老师先捧了一会儿张路,哄的张路傻乐了半天,然后老韩就把嘴冲向维埃里,说维埃里是现在世界上身价最高的球员,顿了顿,口气特危言耸听的来了一句:“九万亿里拉!”(应为900亿)
59.巴西队的后防线是清一色的巴西队员
60.韩乔生同志说“下面看一看意甲排行(Xing)榜”
61.上海申花队14号申花一脚抽射!
62.2001年甲A直播,中场时播报沈阳队与另一个队的比分,可能导播把比分提示错了,韩大腕把笔往桌上一摔,吓了吴金祥一跳.
63.“阿联酋的远射质量很高...阿联酋队加强远射,目的是造成中国队的门将杨璞脱手......"
64.9月27日中国客场对阿联酋:守门员杨璞扑球脱手了.
65.“中国队的守门员杨璞一个大脚把球开到前场,对不起,中国队的守门员是杨琦。”(安琦)
66.9月27日中国客场对阿联酋:这是中国队上半场第一次射门…除了任意球射门之外.
67.9月27日中国客场对阿联酋:卡塔尔换上十号,加强中前场的进攻
68.9月27日中国客场对阿联酋:卡塔尔边路的突破很厉害
69.9月27日中国客场对阿联酋:上半场到现在,阿联酋队的两次射门都打在门框外了。(屏幕下面英文的统计:2次射门,1次门框内),好在韩英文功底扎实,改过来了。
70.9月27日中国客场对阿联酋:传给了3号杨晨(璞)…(杨晨已下场)
71.守门员安琦参加了今年在墨西哥举办的世乒赛
72.好、守门员安琪来了一个空中接月,将球稳稳地抱在手中。
73.由于张恩华没有适应自已的新位置,经常找不到人,所以(后卫)范志毅和孙继海经常要直接面对对方的守门员。
74.由于阿曼的攻势很猛,所以中国队千万要大意
75.沈阳的天气很冷,所以阿曼队要有一个逐渐的不适应过程
76.10月7号中国对阿曼:10号杨晨头球摆渡,于根伟和20号(也是杨晨)抢点
77.赛前6个小时可以改上场球员名单,哦不,是赛前60分钟
78.(在已经说了好几次阿曼教练的情况下)说阿曼的教练XX尔,哦不,是贾巴尔
79.郝海东经常在自己能够得分的情况下还给队员创造机会
80.下面由孙继海掷界内球(界外,没有界内球这一说)
81.值场主裁判示意要补时2分钟
82..我们可以看到阿曼是一支业余球队,尽管有好几次射门机会,但准确性很。。。到目前为止,中国队还没有射门
83.好球!范志毅一个‘前防’,抢在对方队员之前把球破坏了
84.现在比赛已经进行到了伤停补时的第46分钟了
85.这时候来自新加坡的主裁判麦丁吹响了上半场比赛结束的哨声(10分钟前还叫人家马丁呢)
86.现在还有一个悬念,就是中国队进入十强赛后,在一场比赛中还没有上下半场都进球,要么上半场进球,要么下半场进球,而且在沈阳的两个主场比赛中,还没有在这一侧的球门进过球。我们倒要看看中国队能不能在今天打破这个悬念
87.对方主教练十分活跃,在后场大举的排兵布阵。(他能怎么活跃?跳进场?)
88.面对对方两个人四条腿儿,孙继海把球传了出去(事实情况是对方三个人防守
89.孙继海好象有魔法似的,没有看到来球就把球断了下来….你说我后脑勺上没长眼睛,你凭什么把球传给我?
90.“如果赢了这场球后,可以说目前中国队已经达到了巅疯状态了”
91.“如果中国队今晚实现了出线,那么可以说米卢是世界上首位率领5支国家队杀入世界杯16强的教练…哦..是杀入决赛圈”
92.杨璞已经被XXX突破3次了,上半场1次,下半场1次。。。。。居然出了端线...”
93.“和我一样的球迷现在已经是白发苍苍了”
94.“今天沈阳的温度是11度,湿度是70%,热度是99%,呆会能达到100%”,“现在热度达到了200%”
95.今天的传球准确率达到了90%
96. 6号孙继海; 7号: ???; 9号郝海东”
97.(转播NBA总决赛)今天转播的是????与爵士犹他队的比赛
98.双方球迷入场热身做准备活动,比赛马上就要开始
99.只见AC米兰的巴蒂斯图塔突破马尔蒂尼,一脚凌空抽射,被裁判扑了出来
100.大家别看隆巴多是个秃顶,可是只有25岁,体力充沛……
101.这是明波浩,噢?不是
102.巴林的主场气氛一般,其周围的建筑不是很高,绝大多数都是一层以下的楼。
103.自从特拉帕托尼执教佛罗伦萨教鞭后...
104.“帕柳卡又一次化解了罗纳尔多极有威胁的射门。”(帕柳卡是国际米兰守门员、罗纳尔多是国际米兰队员)
105.中国四员小将在欧洲……(范志毅已经30了)
106.某场国家队的比赛,韩老师道:高峰和郝海东是中国队的两把菜刀(尖刀)
107.记得1996年的奥运会,韩大嘴转播跳水比赛:“各位观众,现在站在跳台上的是英国裁判!”
108.某场沙特队的比赛,韩老师道:场边带绿帽子的就是沙特队的主教练
109.曼联主场3:3击败巴塞罗那
110.尤文图斯向奥特加抛出了橄榄球
111. (排球)“...二传手传了个地滚球..."
112.国安队在上半时打高球“屡试不爽”,所以下半时可以尝试打打地面
113.95年争夺奥运会足球出线权中国VS沙特,当时沙特队的多萨里在中国禁区内连过数人,韩大嘴在惊叹之余连声夸奖:“足球场上本没有路,他用自己的双腿为自己趟了出一条路!!!!”
114.连VS沪的时候,韩乔生说:“兰柯维奇一脚射门,虞伟亮把球扑出。”(都是申花球员)
115.解说伊朗对泰国的比赛,换场地后,连两边谁是谁都分不清
116.下面看两队的技术统计,两队的射门差不多...犯规倒是主队占优
117.在第一集团的意大利选手是598号Giacomo Leone (应该是581号Stefano Baldini)
附:韩乔生自批“韩大嘴语录”
1.“……XXX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绝对没说过!)
2.XXX在30公里开外一脚远射。(绝对没说过!)
3.“只见防守队员一个队员两条腿,两个队员四条腿,三个队员……”(说过,是在1998年春节初五的意甲解说中)
4.“……各位观众,中秋节刚过,我给大家拜个晚年……”(说过)
5.“现在由中国队守门员范志毅开任意球……”(绝对没说过!)
6.“队员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加强体能和对抗性训练,这样才能适应比赛的激烈程度,否则的话,就会像不倒翁一样一撞就倒……”(记不清了)
7.“忽如一夜春风来,意甲流行三后卫……”(说过)
8.“国外的球员都非常敬业,比如马特乌斯,小孩出生3个月后就上场比赛了。”(说的是他妻子)
9.“守门员区楚良身高1.82米,体重28公斤。”(绝对没说过!)
10.“可能有的观众刚刚打开电梯,我们再把比分……”(宋世雄说的)
11.“巴乔在前有追兵,后有堵截的情况下带球冲入禁区……”(说过)
12.“水晶宫队已经赛了7场,2胜2平4负。”(我的原话是:英甲已赛7轮,水晶宫队多赛一场……)
13.“已经有很多俱乐部表示要购买皮耶罗,拉齐奥出价3000万美元,曼联出价更高,2800万美元。”(当时说的是2800万英镑,因为在看资料,英镑两字的声音小了一些)
14.“两队队员在场上你争我抢,两队教练也在场下争风吃醋。”(说过,这没什么问题呀)
15.“每一寸草皮都在进行激烈的争夺……”(说过,这是一种合理的夸张)
16.“佛罗伦萨队中场犯规,不,在禁区前罚球弧顶犯规……”(说过)
17.“AC米兰就像一台计算机,内存挺大,大到奔腾II代,可是运行速度不快,可能感染了病毒,看来主教练扎切罗尼需要一张杀毒的硬盘!!”(这是在北京大学生体育馆解说世界华人篮球赛时说的。当时美国华人篮球队一个球员是一个电脑专家,是球队的主要得分手,我就说,他的作用就像他对电脑的研究一样,好像奔腾II代,而且内存挺大……)
18.“AC米兰队目前以1:3领先……”(说过)
19.“把球一脚射进了大门……我们来看慢动作……哦……是用头顶进的。”(说过)
20.“随着守门员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说过)
21.“守门员将球回传给门将……”(绝对没说过!)
22.“本轮过后,拉齐奥队以6胜3平1负积21分的不败战绩排在首位,尤文图斯以22分紧随其后。”(绝对没说过!)
23.“我统计了一下前八轮的进球和失球总数,惊奇地发现一个巧合,那就是它们刚好一样多。”(绝对没说过!)
24.“球被守门员的后腿挡了一下!!!”(球迷点评:请问守门员是什么动物?韩乔生:高级动物!因为守门员有两条腿,是弓步。)
25.“只见AC米兰的巴蒂斯图塔突破马尔蒂尼,一脚凌空抽射,被裁判扑了出来。”(没说过,我可以和你打官司!)
26.“中国四员小将在欧洲……”(范志毅已经30岁了) (说过)
27.某场国家队的比赛,韩老师道:“高峰和郝海东是中国队的两把菜刀”(尖刀)(绝对没说过!)
28.记得1996年的奥运会,韩乔生转播跳水比赛:“各位观众,现在站在跳台上的是英国裁判!”(绝对没说过!)
29.某场沙特队的比赛,韩老师道:“场边戴绿帽子的就是沙特队的主教练。”(钦佩他的编造能力)
30.尤文图斯向奥尔特加抛出了橄榄球(枝)(绝对没说过!)
31.1995年争夺奥运会足球出线权中国VS沙特,当时沙特队的多萨里在中国队禁区内连过数人,韩乔生在惊叹之余连声夸奖:“足球场上本没有路,他用自己的双腿为自己趟了出一条路!!!!”(钦佩他的编造能力)
32.(网球)“你看她们的短裤也很有意思,网球运动员的短裤是特制的……噢,她们穿的是裙子。”(短裤,我的原话是裙子,这话没什么异议)
33.(亚运会武术比赛)“中国运动员出场了,只见她一条枪舞得如蛟龙出水,虎虎生风。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我国三国时代的常山赵子龙,猛张飞,关羽关云长……关羽使的是刀……”(眼睛离开手中的稿子看了一眼赛场)“噢……对不起,她使的是棍……”(我的原话是:……我们再看今天场上这位选手,她使用的是棍)
34.“布莱恩特一个365度的大转身”(绝对没说过!)
35.法国以76比50赢了新西兰14分。(说过)
36.“托里彻利因伤不能上场,国际米兰防守实力大减。”(此时韩旁边的张慧德老师指出,托里彻利正在场上。) (绝对没说过!)
37.韩乔生夸电视导演说:“这个导演很有特点,在观众席上捕捉到这样一个镜头:一男、一女、一胖、一瘦,很有意思。”(九运会跳水,有什么错?)
38.男子双人十米台,上海的一对选手搭配很独特,一个有十八九岁的样子,已经长得很高了,另一个也就十三四岁,个头很矮。一个动作后,韩乔生道:“你看这一对选手很有意思嘛,一高一矮,一大一小。唉,奇怪呀,按说应该大的选手,身体重,应该先入水呀,怎么反倒是小选手先入水呢?

--
※ 来源:.两全其美网 http://lqqm.net [FROM: 218.108.19.202]

寓言 (ZZ)

(一)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心理点评

  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个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或许,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总之,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

  “老了,成熟了。”我们习惯这样自嘲。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

  切记:如果你是一个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自断经脉。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钱重要。


(二)动机的寓言:孩子在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心理点评:

  你在为谁而“玩”

  这是我在2005年6月18日的《你职业枯竭了吗?》一文中提到的寓言。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切记: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


(三)规划的寓言:把一张纸折叠51次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现在,你的任务是,把它折叠51次。那么,它有多高?

  一个冰箱?一层楼?或者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不是,差太多了,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心理点评

  这是我在2005年12月24日的文章《职业规划:帮你设计人生》中提到的一个寓言。

  到现在,我拿这个寓言问过十几个人了,只有两个人说,这可能是一个想象不到的高度,而其他人想到的最高的高度也就是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

  折叠51次的高度如此恐怖,但如果仅仅是将51张白纸叠在一起呢?

  这个对比让不少人感到震撼。因为没有方向、缺乏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在一起。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每次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这样一来,哪怕每个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们对你的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

  当然,人生比这个寓言更复杂一些。有些人,一生认定一个简单的方向而坚定地做下去,他们的人生最后达到了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譬如,我一个朋友的人生方向是英语,他花了十数年努力,仅单词的记忆量就达到了十几万之多,在这一点上达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也有些人,他们的人生方向也很明确,譬如开公司做老板,这样,他们就需要很多技能———专业技能、管理技能、沟通技能、决策技能等等。他们可能会在一开始尝试做做这个,又尝试做做那个,没有一样是特别精通的,但最后,开公司做老板的这个方向将以前的这些看似零散的努力统合到一起,这也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折叠,而不是简单的叠加。

  切记:看得见的力量比看不见的力量更有用。

  现在,流行从看不见的地方寻找答案,譬如潜能开发,譬如成功学,以为我们的人生要靠一些奇迹才能得救。但是,在我看来,东莞恒缘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毛正强说得更正确,“通过规划利用好现有的能力远比挖掘所谓的潜能更重要。”


(四)逃避的寓言:小猫逃开影子的招数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心理点评

  这个寓言说明,一个小的心理问题是如何变成更大的心理问题的。

  可以说,一切心理问题都源自对事实的扭曲。什么事实呢?主要就是那些令我们痛苦的负性事件。

  因为痛苦的体验,我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个负性事件。但是,一旦发生过,这样的负性事件就注定要伴随我们一生,我们能做的,最多不过是将它们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就是所谓的忘记。

  但是,它们在潜意识中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发挥作用。并且,哪怕我们对事实遗忘得再厉害,这些事实所伴随的痛苦仍然会袭击我们,让我们莫名其妙地伤心难过,而且无法抑制。这种疼痛让我们进一步努力去逃避。

  发展到最后,通常的解决办法就是这两个:要么,我们像小猫汤姆一样,彻底扭曲自己的体验,对生命中所有重要的负性事实都视而不见;要么,我们像小猫托比一样,干脆投靠痛苦,把自己的所有事情都搞得非常糟糕,既然一切都那么糟糕,那个让自己最伤心的原初事件就不是那么疼了。

  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李凌说,99%的吸毒者有过痛苦的遭遇。他们之所以吸毒,是为了让自己逃避这些痛苦。这就像是躲进阴影里,痛苦的事实是一个魔鬼,为了躲避这个魔鬼,干脆把自己卖给更大的魔鬼。

  还有很多酗酒的成人,他们有过一个酗酒而暴虐的老爸,挨过老爸的不少折磨。为了忘记这个痛苦,他们学会了同样的方法。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错误方法外,我们人类还发明了无数种形形色色的方法去逃避痛苦,弗洛伊德将这些方式称为心理防御机制。太痛苦的时候,这些防御机制是必要的,但糟糕的是,如果心理防御机制对事实扭曲得太厉害,它会带出更多的心理问题,譬如强迫症、社交焦虑症、多重人格,甚至精神分裂症等。

  真正抵达健康的方法只有一个———直面痛苦。直面痛苦的人会从痛苦中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们最终会变成当事人的生命财富。规划利用好现有的能力远比挖掘所谓的潜能更重要。”

  切记:阴影和光明一样,都是人生的财富。

  一个最重要的心理规律是,无论多么痛苦的事情,你都是逃不掉的。你只能去勇敢地面对它,化解它,超越它,最后和它达成和解。如果你自己暂时缺乏力量,你可以寻找帮助,寻找亲友的帮助,或寻找专业的帮助,让你信任的人陪着你一起去面对这些痛苦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是最孤独的人,但当他面对这个事实并化解后,他成了真正的人际关系大师;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见本报1月7日的《每一次磨难都是生命的财富》)有一个暴虐而酗酒的继父和一个糟糕的母亲,但当他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从心中原谅了父母后,他成了治疗这方面问题的专家;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曾是严重的神经症患者,但他通过挑战这个事实并最终发明出了森田疗法……他们生命中最痛苦的事实最后都变成了他们最重要的财富。你,一样也可以做到。


(五)行动的寓言———螃蟹、猫头鹰和蝙蝠


  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上恶习补习班。数年过后,它们都顺利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

  心理点评

  这是黄永玉大师的一个寓言故事,它的寓意很简单:行动比知识重要。

  用到心理健康中,这个寓言也发人深省。

  心理学的知识堪称博大精深。但是,再多再好的心理学知识也不能自动帮助一个人变得更健康。其实,我知道的一些学过多年心理学的人士,他们学心理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治自己,但学了这么多年以后,他们的问题依旧。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身体力行,那样知识就只是遥远的知识,知识并没有化成他们自己的生命体验。

  我的一个喜欢心理学的朋友,曾被多名心理学人士认为不敏感,不适合学心理学。但事实证明,这种揣测并不正确。他是不够敏感,但他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知道一个好知识,就立即在自己的生命中去执行。这样一来,那些遥远的知识就变成了真切的生命体验,他不必“懂”太多,就可以帮助自己,并帮助很多人。

  如果说,高敏感度是一种天才素质,那么高行动力是更重要的天才素质。

  这个寓言还可以引申出另一种含义:不要太指望神秘的心理治疗的魔力。最重要的力量永远在你自己的身上,奥秘的知识、玄妙的潜能开发、炫目的成功学等等,都远不如你自己身上已有的力量重要。我们习惯去外面寻找答案,去别人那里寻找力量,结果忘记了力量就在自己身上。

  切记:别人的知识不能自动地拯救你。

  如果一些连珠的妙语打动了你,如果一些文字或新信条启发了你。那么,这些别人的文字和经验都只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你把你以为好的知识真正运用到你自己的生命中去。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的这句话,我一直认为是最重要的:

  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六)放弃的寓言:蜜蜂与鲜花

  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拼命吮吸,因为它以前从这朵花上吮吸过甜蜜。但是,现在在这朵花上,蜜蜂吮吸的是毒汁。

  蜜蜂知道这一点,因为毒汁苦涩,与以前的味道是天壤之别。于是,蜜蜂愤不过,它吸一口就抬起头来向整个世界抱怨,为什么味道变了?!

  终于有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蜜蜂振动翅膀,飞高了一点。这时,它发现,枯萎的玫瑰花周围,处处是鲜花。

  心理点评

  这是关于爱情的寓言,是一位年轻的语文老师的真实感悟。

  有一段时间,她失恋了,很痛苦,一直想约我聊聊,希望我的心理学知识能给她一些帮助。我们一直约时间,但快两个月过去了,两人的时间总不能碰巧凑在一起。

  最后一次约她,她说:“谢谢!不用了,我想明白了。”

  原来,她刚从九寨沟回来。失恋的痛苦仍在纠缠她,让她神情恍惚,不能享受九寨沟的美丽。不经意的时候,她留意到一只小蜜蜂正在一朵鲜花上采蜜。那一刹那间,她脑子里电闪雷鸣般地出现了一句话:“枯萎的鲜花上,蜜蜂只能吮吸到毒汁。”

  当然,大自然中的小蜜蜂不会这么做,只有人类才这么傻,她这句话里的蜜蜂当然指她自己。这一刹那,她顿悟出了放弃的道理。以前,她想让我帮她走出来,但翅膀其实就长在她自己身上,她想飞就能飞。

  放弃并不容易,爱情中的放弃尤其令人痛苦。因为,爱情是对我们幼小时候的亲子关系的复制。幼小的孩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离不开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完全否定他,那对他来说就意味着死亡,这是终极的伤害和恐惧。我们多多少少都曾体验过被爸爸妈妈否定的痛苦和恐惧,所以,当爱情———这个亲子关系的复制品再一次让我们体验这种痛苦和恐惧时,我们的情绪很容易变得非常糟糕。

  不过,爱情和亲子关系相比,有一个巨大的差别:小时候,我们无能为力,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但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有力量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命运。可以说,童年时,我们是没有翅膀的小蜜蜂,但现在,我们有了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了。

  但是,当深深地陷入爱情时,我们会回归童年,我们会忘记自己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等我们自己悟出这一点后,爱情就不再会是对亲子关系的自动复制,我们的爱情就获得了自由,就有了放弃的力量。

  切记: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完全平等的、有独立人格的人的事情。你可以努力,但不是说,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效果,因为另一个人,你并不能左右。

  所以,无论你多么在乎一次爱情,如果另一个人坚决要离开你,请尊重他的选择。

  并且,还要记得,你不再是童年,只能听凭痛苦的折磨。你已成人,你有一双强有力的翅膀,你完全可以飞出一个已经变成毒药的关系。

  (七)亲密的寓言:独一无二的玫瑰

  小王子有一个小小的星球,星球上忽然绽放了一朵娇艳的玫瑰花。以前,这个星球上只有一些无名的小花,小王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花,他爱上这朵玫瑰,细心地呵护她。

  那一段日子,他以为,这是一朵人世间唯一的花,只有他的星球上才有,其他的地方都不存在。

  然而,等他来到地球上,发现仅仅一个花园里就有5000朵完全一样的这种花朵。这时,他才知道,他有的只是一朵普通的花。

  一开始,这个发现,让小王子非常伤心。但最后,小王子明白,尽管世界上有无数朵玫瑰花,但他的星球上那朵,仍然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那朵玫瑰花,他浇灌过,给她罩过花罩,用屏风保护过,除过她身上的毛虫,还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聆听过她的沉默……一句话,他驯服了她,她也驯服了他,她是他独一无二的玫瑰。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一只被小王子驯服的狐狸对他说。

  心理点评

  这是法国名著《小王子》中一个有名的寓言故事,我曾读过十数遍,但仍然是直到2005年才明白这一点。

  面对着5000朵玫瑰花,小王子说:“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

  只有倾注了爱,亲密关系才有意义。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流行空虚的“亲密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因网络而泛滥的一夜情。

  我们急着去拥有。仿佛是,每多拥有过一朵玫瑰,自己的生命价值就多了一分。网络时代,拥有过数十名情人,已不再是太罕见的事情。但我所了解的这些滥情者,没有一个是不空虚的。他们并不享受关系,他们只享受征服。

  “征服欲望越强的人,对于关系的亲密度越没有兴趣。”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荣玮龄说,“没有拥有前,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拉近关系的距离。但一旦拥有后,他们会迅速丧失对这个亲密关系的兴趣。征服欲望越强,丧失的速度越快。”

  对于这样的人,一个玫瑰园比起一朵独一无二的玫瑰花来,更有吸引力。

  然而,关系的美,正在乎两人的投入程度和被驯服程度。当两个人都自然而然地去投入,自然而然地被驯服后,关系就会变成人生养料,让一个人的生命变得更充盈、更美好。

  但是,无论多么亲密。小王子仍是小王子,玫瑰仍是玫瑰,他们仍然是两个个体。如果玫瑰不让小王子旅行,或者小王子旅行时非将玫瑰花带在身上,两者一定要黏在一起,关系就不再是享受,而会变成一个累赘。

  切记:一个既亲密而又相互独立的关系,胜于一千个一般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会把我们从不可救药的孤独感中拯救出来,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种救赎。

  如果不曾体验过,你就无法知道这种关系的美。

此篇写给城里普通收入的年轻人 (ZZ)

发信人: acpb (土狼), 信区: WorkLife
标 题: 此篇写给城里普通收入的年轻人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Apr 6 12:31:58 2006), 站内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6年04月05日22:43:49 星期三)


此篇写给城里普通收入的年轻人


总则:

1、不要再相信任何政府给你描绘的美好前景了。经历了房改、医改
、教改以后,如

果你还没醒过来,还以为以后的生活能越“改”越好,那是太天真啦
2、中国会饿死、病死、穷死人,但绝不能饿死、病死、穷死大部分人。不少官商要

赚钱,所以政府会踩着这条底线走;这条底线,是估算政府以后改革方案的最好方法。




关于工作:

工作是生活收入之源,所以为了以后更好的活下去,哪里工作收入高,就跑哪里
去,哪个区域政府搞活了,就去哪。跟着政策走,广州不行了去上海,上海不行了去北

京,北京也不行了就去别的地方,总之要比别人先走一步。政策时时变,朝令夕改,千

万别信什么远景,别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现在一个城市的发展能力或经济状况,和当地政府官员的能力,和中央对地方的重

视程度关联太大。而这些东西在一次会议上就能通通改变,我们平民无法控制的。



关于身体:

现在流行“45以前命换钱,45以后钱买命”的说法,因此很多年轻人因为对将来美

好生活的渴望,不惜透支身体,这种做法是愚蠢的。看看现在的医保吧,一场大病,能

把你毕生的钱耗光!然后你就等死吧。不用多说了,一个个血淋淋的故事。

因此无论工作多忙,一定要注意身体,多锻炼,保持好的心境。如果一份工作看上

去钱多点,但要用命去拼的,就建议你多考虑。没有钱可以省点花,没有老婆也可以过

日子,但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等待你的就只有死。



关于房子:

现在买房子有几个缺点:
1、房价虚高;
2、不平等条约和猫腻太多;
3、管理费、治安费等等加起来,不比租房便宜多少;
4、在一个地方买了房子,就相当于把你自己绑定在一个地方了,你以后就很难再移

动。而政策时时变,很难说那个地方就一直受重视。举个例子,以前广州的商业中心都

在人民路一带,南方大厦多出名啊,现在呢?我见到不少人都在不停买卖房子,一间又

一间,被政府牵着鼻子走,亏死了。
5、中国的城市规划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一直在不停的变,将来必定还有一次次的
“重新规划”,因此说不准哪一天,你发毕生积储,供上10年20年买下来的房子,会被

贴上个大大的“拆”字,逼迁你,然后给你一小笔赔偿。

房价在中国无限走高是不可能的(市中心除外,但在中国,连“迁都”这样的事都

讨论过了,其实你还是不能确定,哪里会是将来的市中心吧?),只要保持自己的购买

力不低于大众,看看手头上有多少钱,将来找个可以安度晚年的地方,或者遇上房价低

谷,再买不迟。



关于伴侣:

恋爱的成本很高,无论金钱还是时间,尤其对于男人而言。所以如果你不是太有
钱,那么认认真真的找个人结婚,比什么都好。千万别因为寂寞而找朋友,玩来玩去,

最后你会发觉是虚梦一场,梦里耗掉的,是你的钱、时间、前途和理想。



关于教育:

可以这么说,中国的教育是浪费金钱,我没听说谁是从大学里学到有用东西的。但
在中国,不读个大学也确实不行,但大学就足以。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学历好象看起来

很重要,因此容易有误导,学生们拼命的读,硕士、博士...其实只要你工作上5年,就

会发现,你的工作经验和社会关系比什么都重要。一个好的社会关系网绝对比什么博士

学位重要。

社会关系靠什么积累?主要靠的是工作中的接触!



关于车子:

车子在中国的作用真的不大,特别是“鼓励买车,控制用车”的政策即将出台,不

知道你将要为自己的爱车付出怎样的代价。
--
※ 来源:·日月光华 bbs.fudan.edu.cn·HTTP [FROM: 10.100.117.197]

--
[==}=======>灌水天王<========{==]

中国百姓上了四种当 (ZZ)

发信人: ybab (杏仁~呼吸), 信区: WorkLife
标 题: 中国百姓上了四种当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Apr 6 12:35:22 2006), 站内

中国百姓上了四种当 〈联合早报


作者说得有点偏激,不过想想也挺有道理的~~~~~

什么中国人执迷不悟?为什么中国人执迷不悟??最后脑袋怎么掉的都不知道!但


一代一代的中国人不顾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还是要像朝圣一样的上当呢?我不做过多的


说明,因为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的统Zhi者们都把思想禁锢和愚民说教作为统Zhi的利

器。所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就这样永远失去创造力,永远失去过上幸福日子的可能。直


到多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再次被人推进毒气室!我们的子孙后代再次被侵略者的炮弹


炸成碎片,被人像猪狗一样屠杀的时候,我们还能瞑目吗?因为我们二战的苦难是清朝


所有人遗留给我们的,而我们子孙将要承受的苦难则是我们今天的愚蠢留给他们的!第


一大当:房产!


买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是的,你是这样以为,但


是在中国你并无法拥有这个房子,只是租给你而已。因为中国只有把土地使用权租借给


你70年(有的地方是50年)。而房子通常情况下30年左右就会遇上拆迁或者旧房改造。


也就是说你花了买房的钱,却只能得到租房的实际效果。当然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


是,当几十年后你发觉上当了!有一群流氓冲进你用一辈子积蓄“买”下的房子,画上


一个大大的“拆”字!然后把你的家当全部当垃圾一样的仍出门外,不顾你的苦苦哀求


,甚至还在报纸上给你按一个“钉子户”的臭名,任大众辱骂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什么叫


做绝望!


形容中国的房地产有一个很有名的笑话是这样写的:

[以前,有个地主有很多地,找了很多长工干活,地主给长工们盖了一批团结楼住


着,一天,地主的谋士对地主说: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有点钱了,他们住你的房子


,每月交租子,不划算,反正他们永远住下去,你干脆把房子卖给他们起个名堂叫做

-----公房出售!告诉他们房子永远归他们了,可以把他们这几年攒的钱收回来,地主


说:不错,那租金怎么办?谋士说:照收不误,起个日本名儿,叫物业费!地主很快实


行了,赚了好多钱,长工们那个高兴啊!


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城镇了,有钱人越来越多,没地方住,谋士对地主说


:东家,长工们这几年手上又有钱了,咱们给他们盖新房子,起个名堂叫做旧城改造,


他们把手上的钱给我们,我们拆了房子盖新的,叫他们再买回去,可以多盖一些卖给别


人,地主又实行了,这次,有些长工们不高兴了,地主的家丁派上用途了,长工们打掉


牙只好往肚子里咽,地主又赚了好多钱。


又过了几年,地主的村子发展成大城市了,有钱人更多了,地主的土地更值钱了,


谋士对地主说:东家,咱们把这些长工的房子拆了,在这个地方建别墅,拆出来的地盖


好房子卖给那些有钱的大款还能赚一笔,地主说:长工们不干怎么办?谋士说:咱给他


们钱多点儿,起个名堂叫货币化安置,咱再到咱们的猪圈旁边建房子,起个名堂叫经济


适用房,给他们修个马车道让他们到那边买房住,地主说:他们钱不够怎么办?谋士说


:从咱家的钱庄借前给他们,一年6分利,咱这钱还能生钱崽,又没风险,地主又实行


了,长工们拿到钱,地主的经济适用房到现在才建了一间,长工们只好排队等房子,直


到现在,还等着呢------


于是,长工们开始闹事了,地主有点慌,忙问谋士怎么办?谋士说:赶紧通知长工


们,房子要跌价了,别买了,租房住吧,正好把我们的猪圈租给他们,结果,这么多年


后,长工们的钱全没了,还在租房住,直到永远! ]

这个笑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实际上这何尝又不是事实呢?有人说既然如此?为什么


中国人还要买房?疯了一样的买???为什么?还不是愚民教育的结果,就好象60年代


,鼓吹人们必须购买三大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才算是“成功人士”才可嫁人娶

妻。70年代鼓吹人们必须购买新四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装电话才算是“出人头


地”才可娶妻生子一样,记得当年装电话可是要几千块钱一部啊(人均收入不到200的


小城),而北京上海更有上万一部的时候。还得排队买号搭人情,和今天的买房又何其


相似?


而今天所有的狗屁学者又开始了这一套愚弄百姓的旧招:“白领一族新标准”,

“成功人士新选择”X环X路小户型,X环X路商住型。其实都是狗屁。收了你几十万后,


还得每个月收你租金(新物业费),银行利息,以及各种巧立名目的加息、政策等等等


等。总之不怕你不被整死,就怕你死得不够惨!老百姓咋就怎么乐于上当,而且百上不


厌呢?我真是气得浑身都湿了!


第二大当:就业!

当有人终于开始感叹:当年当知青就是做了一回傻*的时候,当有人下岗之后感到


没有生路,只能静坐抗议却无人理会,只能沦落街头还被人编首歌嘲笑着“人生豪迈,


重头再来”的时候。你可曾想过!他们也曾经和今天的“白领”一样风光!他们的收入


和地位也曾经让周围的人艳羡不已?你可曾想过20年后的今天!你一样会和他们一样沦


落街头,众叛亲离?!


有人说嘿!你不知道有失业保险,养老保险,XX保险么?呵呵,我在北京漂泊N年


,交了无数保险大概有好几万吧,但失业的时候跑断腿也没人给我啥保险,反而很多保


险都被冻结了说我交得断断续续的,我简直又气得……这还不算,你以为你到了60岁真


的就可以拿到养老保险了吗?狗屁!天上又不会掉钱!今天的老年人拿的退休金是我们


在挣!而今天30-40岁的人通常都有好几个兄弟姐妹!意思就是,今天的老年人能在60


岁拿到养老保险是因为有5个人供一个老人!而我们这一代老去之后则是一个人供我们


两个老人!钱从哪里来?没得来!您要是能活到90岁估计能领到一些养老保险,嘿保重


吧您。


然而即使是这样,家长们还是疯了一样的把孩子往各种企事业国有单位里送,我身


边就经常有这样的例子。我老家一个远房亲戚,找关系拖朋友,花了七万块钱通过公开


招聘把儿子送进了交警队,干上的合同制警察。一个月拿800块。结果第三年被竞争上


岗给刷下来了。一家人哭哭啼啼,我说刷了好,你上那班一辈子挣不回那七万,赶紧先


洗洗睡,改明再凑点钱做小生意去吧!没准还能赚点。


当年我毕业的时候,我妈也是领着我抱着钱,把我往XX部送。我一看负责招工那人


那德行,就忍不住的恶心,再一看薪水,妈呀,我这不是白干10年不吃不喝才拿回“成


本”。还混个屁!所以我私下威胁了那家伙一把,吓得那个大腹便便的X科长再也不敢


招收我。我才得已:“离家出走”。


我就想不明白?中国人咋就这么傻?这么迷信“国”字呢?醒醒吧,思维正常一点


行不?别成天跟一傻X一样。做事之前自己算算合算不合算成不?

还有那些年纪轻轻的小白领们,找工作最好把薪水要高点,别要医疗保险和啥保险


,然后自己把钱存起来。将来用得着。


第三大当:教育!

一张文凭值多少钱?一张文凭值多少钱?一张文凭值多少钱?印刷成本两块钱顶了


天了。一个老师工资多少?嘿,两个学生的学费足够一学期了!一个班的书本印刷多少


钱?两个学生的足够了!一个班房租多少钱一学期?嘿嘿两个学生足够了。!嘿!中国


教育你凭啥收那么多钱!?


嘿!百姓们!我们为啥要上当?因为从小统Zhi阶级就告诉我们考上“秀才”才光


荣。哦对不起我说错了,是考上“大学”才光荣。但老百姓从来不去想一想为什么光荣


?为什么光荣…… 大学秀才又怎样还不是废物!

你知道你的孩子是什么人在教么?在中国一般是无法适应社会的人才会沦为一个教


师,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因为一个项目的关系,找了几个大学的硕士生做程序。结果


有几个人笨得很猪一样,完全不给你考虑,非得你守着才干活,而且给个文件明显有一


个错别字,Y也不给改,等你发现了还跟你较真,是这不是他的错,是你给的就是错

的。一点责任感,一都不会考虑究竟是为了做事而做事还是为了做好一件事而做事。我


还是很心平气和的给他们讲道理:“你们必须学会为别人思考,思考别人想要什么结果


再去做事情。否则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结果那几个傻*说:“我们才不要去社会上,


我们考试成绩好得很,学校要我们留校做老师。再说了本来我们就没什么错,你怎么安


排我们怎么做,你不安排我们就不做。这是我们的尊严和原则。”我说:“如果你去守


门,老板没安排你下班的时候锁好仓库你就不锁了吗?”他们几个傻*居然还在那里

笑。同志们,您心寒吗?以后您的孩子就是在这个的傻*下学习和成长。您放心么?、



难怪现在读大学的同居,逃课,打架,自杀…… 但家长们还是愿意花钱把孩子送进
“学校”去。而且是花一辈子的钱。甚至穷到卖血也

要去把孩子关在一个啥啥学不到的“疯人院”里。同胞们?你们醒醒好吗?求你们了。


我已经气得……


第四大当:买车!

中国人疯了吗?买车?为什么要买车???当然您有了钱花不光了,您爱怎么买怎


么买,买车买房,反正油价怎么涨你也花不完钱,房子要拆迁你也不心疼。但是大多数


老百姓呢?


我以前有个同事傻得很猪一样,住北二环,公司西直门那里。每天坐地铁上班最多


半小时。可Y非得买一二手夏利,跟猪一样的每天早上8点开始在路上堵着,然后一点一


点的挪到公司。嘿,一个月停车费都不少。可人家就觉得开了车自己身份高级一点。其


实就是愚蠢,别说你开个夏利,就是开个奥迪我也没见谁对谁三磕九拜。除了显得自己


比别人傻*一点外完全没有别的作用。


还有一次,我遇见一个月收入擦一4000的小姑娘,在计划贷款买车。于是我就问她


:“小姑娘,你又没做生意,自己按时上班,地铁又方便,买车干什么呢?”Y想了半


天,实在估计也想不出什么理由来了就说:“有时候去超市买东西吧,打车又觉得近了


点不划算,走路又远了点。所以自己开车去了!”听得我差点没恶心死。你Y开车去超


市买个方便面不觉得恶心么?装备了大哥大去拣垃圾,也是拣垃圾的!别以为买了车能


证明什么,如果一定要找贱。我看还不如直接在自己脸上刻一“屎”字来得直接。


比如我现在自己做生意??我就不买车,为什么?我打车随招即来,打完就走,不用


担心停车没地方,不用担心挂了碰了,不用担心被贼偷了绑了,无论挂风下雨都有司

机。万一碰着个堵车还可以下车坐地铁。一年也就一万多块RMB!要买一车!一年停车


费都得一万多!这不是傻*么???


说别买车别买车,可就有无数的人疯了一样的去贷款买,一定要嫌自己将来死得不


够惨似的!买吧,买完了加息了不是?油价涨疯了不是?停车又贵了不是?后悔了不是


?新车一上路就掉价了卖也卖不掉了不是???


告诉你,油价还得涨。一定要涨到和美圆一样的油价。嘿嘿!您拿老美1/10的收入


,养和人家一个价的汽油。我看您还得瑟不。

最后说一句,每个人都不傻,都是从小被愚民教育给弄啥了。傻点不要紧,但性命


悠关的事儿您还是紧着点,多盘算盘算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别到头来,房产一跌,油


价一涨,交了半辈子钱拿了毕业证还是啥啥不会干,交了几十年苛捐杂税还啥啥福利没


有。您亏的可不仅仅是差价几十万(不懂经济学的可以去学一下,房价和收入的关系。


这里我就不罗嗦地阐述了。)到时候您就只能去政府门口静坐上吊。可要真上吊也没人


替您收尸!!!


有人还说什么?哎呀没办法,难道不住了,不买车啦,公车好挤呀。我说全是愚民


教育出来的虚荣心在做怪。您看看我,租一个房子住才一千多块一个月,也就相当于有


些人的物业费。如果要结婚我还租得起3-4千的,家具装修一应具全。而且还哪方便我


住哪儿。不想搬就长期租。也和交物业费一个样。还白白省出还银行贷款、利息、首付


一大堆。俺有事就打车,没事就地铁,一年一万顶天了,还省了车库费,停车费,罚款


等一堆,油价涨到10块俺也乐呵,也不耽误事。俺大学没念完就跑了,一边自学一边自


己钻研市场出策划跑业务,不也同样可以进外资企业,上市企业做经理么?还省出好几


万学费来。


当然有的人会说:“你Y连个房子都不买,指定结不了婚。”我心想:“我是没有


,您以为您有啊?”有人说租房子不划算,租完了还是别人的,嘿嘿,你以为买房子还


了几十年贷款,还清了就是你的了啊?


【 在 acpb (土狼)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站: 日月光华 (2006年04月05日22:43:49 星期三)
: 此篇写给城里普通收入的年轻人
:
: ...................

--
欲从色界返空界,
姑且短暂作一休,
暴雨倾盘由它下,
狂风卷地任它吹

官场哲学 (ZZ)

发信人: G600428 (G中远), 信区: WorkLife
标 题: 官场哲学ZZ
发信站: 水木社区 (Fri Jun 9 09:55:28 2006), 站内



一条元规则:
做官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官僚政治最宝贵的遗产,是当官实行层层任命制。即:大小官员不是经由人民选举产生,而是由上级发现、任命的。
凡做官非常成功的人,一般不是做事业成功,而是为上级长官服务做得非常成功。在中国做官的最大特色是跟对上司,那是因为官吏的考核与任免,主要不在于他们有多少政绩,而在于他们与上司关系的密切程度,搞掂了上司,就等于戴稳了乌纱帽。所以,要把“报喜不报忧”、“欺上压下”作为做官的铁律牢牢记住,做到与上级交往突出一个“谄”字(即:谄媚),与下级交往突出一个“渎”字(即:轻慢)。

八条潜规则:

1、不能去追求真理,也不能去探询事物的本来面目。
把探索真理这类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让那些自以为聪明其实非常愚蠢的知识分子去做吧,这是他们的事情。要牢牢记住这样的信条:对自己有利的,就是正确的。实在把握不了,可简化为:上级领导提倡而且对自己没有妨碍的就是正确的。

2、要学会说假话,更要善于说假话。
要把说假话当成一个习惯,不,当成事业,说到自己也相信的程度。妓女和做官是最相似的职业,只不过做官出卖的是嘴。记住,做官以后你的嘴不仅仅属于你自己的,说什么要根据需要。

3、要有文凭,但不能真有知识,真有知识会害了你。
有了知识你就会独立思考,而独立思考是从政的大忌。别看现在的领导都是硕士博士,那都是假的。有的人博士毕业就去应招公务员走向仕途,那是他从读书的那天起就没想研究学问,肯定是在所学的专业里混不下去的不学无术之徒。记住,真博士既不屑于做官,也是永远做不了官或做不好官的。

4、做官的目的是什么?请记住:是利益。
一定要不知疲倦地攫取各种利益。虽然现在老百姓把这叫腐败,但做官的有99.99%的不这样看问题,而是把这一点看作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你不但要明确的把攫取各种利益作为当官的目的,而且要作为唯一的目的。你务必要时时想到:你的领导想方设法提拔你,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的下属心甘情愿服从你,也是因为你能给他带来利益;你周围的同僚朋友时时处处关照你,是因为你能给他们带来利益。对一些不义之财,万一你良心发现,自己也可以不要,但属于别人名下的你必须给。记住,一旦你把攫取利益这个目的一模糊或放弃了,你为官也就离失败不远了。

5、务必把会做人放在首位,然后才去考虑做事。
这里的做人做事你可别错误理解为德才兼备的意思。这里说的会做人,就是会处关系。做事是实际工作,这点会不会都无所谓。会做人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点编织到上下左右的关系网中,成为这个关系网的一部分,最好是很重要的那部分。记住,现在说谁工作能力强,一点都不是说他做事能力强,而是指做人能力强。你仔细地琢磨一下,看看那些把能力片面理解为做事有本事的人,有几个有好日子过。

6、用农民的思想和方式对待一切事物和人。
我们的社会无论外表怎样变化,其实质都是农民社会。谁迎合了农民谁就会成功。我们周围的人无论外表是什么,骨子里都是农民。农民的特点是目光短浅,注重眼前利益。所以你做事的方式方法必须具有农民特点,要搞短期效益,要鼠目寸光。一旦你把眼光放远,你就不属于这个群体了,后果可想而知。你生活在一群农民中,要多学习封建的那一套,比如拜几个把兄弟什么的,你千万别把这当作庸俗的行为而排斥,这一点也都不过分。

7、要绝对相信拍马是一种不容易掌握的高级艺术。
千万不要以为拍马只要豁出脸皮就行,豁得出去的女人多了,可傍上大款的或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的是极少数,是凤毛麟角,大部分还是做了低层的三陪小姐。这和拍马是一样的道理。拍马就是为了得到上级的赏识。在人治的社会里,上级的赏识是升官的唯一途径,别的都是形式,这一点不可不察。

8、所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都不是必须严格遵守的,确切地说,执行起来都是可以变通的。
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制订者从没想到要用这些东西来约束自己,而是想约束他人。但你要知道,这些东西不是人人都可以违反的。什么时候坚决遵守,什么时候偷偷违反,让谁违反,要审时度势而定,否则宽严皆误。

二十条注意事项:

1、托人办事必须花钱。
2、办事不成必须退钱。
3、报喜得喜报忧得忧。
4、出了问题内部消化。
5、捂不住了丢车保帅。
6、领导的意见不能提。
7、领导的看法就是你的看法。
8、领导身边的人相当于领导。
9、个人风头要少出。
10、好处不可以独吞。
11、遇棘手的事能拖就拖能推就推能躲就躲。
12、对前任的事切忌不要去管。
13、少自作主张多向上级请示。
14、多开会多发通知多造声势少做实事。
15、违规的事集体拍板。
16、不怕慢就怕站,最怕队伍错站。
17、宁可用庸才,不可用人才。
18、吃喝不犯法,栽花少栽刺。
19、车子是身价,副职不擅权。
20、运动来了要重视,运动过了没屁事

让菜鸟变雄鹰的26招(标题老土内容不错) (ZZ)

发信人: littlewest (可可&卡卡), 信区: Career_Plaza
标 题: 让菜鸟变雄鹰的26招(标题老土内容不错)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Feb 28 00:06:55 2007), 站内

让菜鸟变雄鹰的26招

走出校园,初入职场,除了珍惜这个得之不易的工作岗位,以下就是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来的26个注意事项。

第1招:注意自己的形象。第一印象良好,即使以后有表现不够好的地方,别人也会对你宽容一些;第一印象糟糕,即使后来做得再漂亮,别人对你的评价也不会太高。

第2招:做个有心人。比如主动为上司或其他同事做些辅助性工作,比如打印材料、填写表格等。这样做不但能得到赏识,还可从中掌握公司的业务情况和工作流程。你别小看这些努力,它会帮助你迅速得到大家的帮助和认同。

第3招:手上拿个东西。手拿文件的人看起来像要去开会,手拿报纸的人则好像要上厕所,而两手空空的人则会被以为要外出。所以若离开座位,便要有文件在手。有需要的话,拿些文件回家,上司一定以为你是一个以公司为重,不惜用私人时间处理公事的好员工。

第4招:嘴巴莫偷懒。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每个同事的名字、职务。

第5招:保持办公桌整洁,把电脑书、业务书和文件夹整齐地摆放在桌上,若办公桌上什么也没有,反而会令人误会你工作不够勤奋。样样东西都井井有条,大家一定会认为你在其他方面也一样是有条理的。

第6招:不要在电脑上打游戏或聊天,即便休息时间,也不要浏览那些成人网站。设置电脑屏保也有讲究,不要使用性感图片或明星,可以有意地设置具激励作用的座右铭。

第7招:打印纸的反面要再行利用,如果用过一面的纸不便于再用作打印或复印,可以简单装订起来作草稿纸,不要随意废弃。这种节省办公成本的做法,往往会得到老板赞赏。

第8招:一次性纸杯往往只供客人使用,职员则用自己的水杯。作为新人,一定要注意这样的小细节,不要图省事总拿一次性纸杯喝水。

第9招:有客人来访,尽量不要领入工作区,一般请至专门的接待室或会议室。如果是私人朋友来访,最好在休息时间接待,并且时间尽可能短。

第10招: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发展史和企业精神,多翻阅公司的一些材料,尽快了解公司文化,多观察会使你少犯错误,少出纰漏。

第11招: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电邮,在早上七点和晚上八点以后发吧,收信人一定对你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拼劲”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12招:“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最容易犯的毛病。眼高手低会使你成为志大才疏式的人,要举轻若重、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为以后做“大事”积累资源。

第13招:职场的人际关系复杂,要多看、多听、多干、少说,分析其中的“潜规则”,“入乡随俗”,不要随便“越轨”。

第14招:不要参与办公室里的是是非非,不要混入任何“办公室帮派”,在各种利益冲突中超脱一点,不要议论和公司有关的任何事情,满意也好,不满意也好,都不要去议论,你只需要把自己应该做的那份工作做好。

第15招:不要把自己的私事带进办公室,必要的时候告诉亲戚朋友,让他们尽量不要在上班时间把私人电话打进办公室。尤其要切记办公电话仅用于公务,不可随意聊天或处理私人事务,尤其是谈情说爱。

第16招: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请教,不要不懂装懂。

第17招:经常找机会与上司沟通。工作报告要简明扼要,直接告诉上司重点;精准掌控汇报时间,上司的时间也很宝贵;与沟通时也一定要站在他的立场想,并且让他知道。

第18招:老板在加薪或提拔时,往往不是因为你本职工作做得好,也不是因你过去的成就,而是觉得你对他的未来有所帮助。一句话,要靠自己的打拼和专业特长,成为公司不可缺少的人,这至关重要。

第19招:贵人不一定身居高位,只要他们在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方面比你略胜一筹,能在物质上给予、或提供机会、或启迪思想,或言传身教。有了贵人提携,一来容易脱颖而出,二则缩短成功的时间,三是不慎办砸了事能有所庇护。

第20招:古代信使如连续报来前线战败的消息,就有砍头的危险。因此,在老板面前切记四个字:“不讲困难”。老板要比员工承受更大的压力,报告坏消息,会使他的情绪更糟,还很有可能留下“添乱、出难题、工作能力差”的负面印象。

第21招:大多数老板认为,“牢骚族”与“抱怨族”不仅惹是生非,而且打击团体工作士气。为此,当你牢骚满腹时,不妨看一看老板定律:一、老板永远是对的;二、当老板不对时,请参照第一条。

第22招:做个“有声音的人”,才能引起老板的注意。别不好意思宣扬自己的成绩,书面报告不忘签上自己的名字。会议发言是展现能力和才华的大好时机。

第23招:上班早来十分钟,下班迟走十分钟,尽量不要比你的上司早下班。不要随便请假,或尽可能少请。

第24招:遇到学习、培训的机会要主动争取,多接受各种训练,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第25招:新人处事冲动,易得罪人,因此,处理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第26招:问清楚工作目标,避免重复做工,借助现有的工具与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
其实浮萍与浮萍之间并没有真的聚散 白云和白云之间也谈不上什么分合
人之所以有别离,在于有感情、有眷恋,有那些不能理喻的依偎
但我不想轻易做出承诺 因许下的承诺就是欠下的债
我更不想在爱与不爱之间徘徊
浮萍的年代,只有浮萍的生活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19.236.65.*]

应届毕业生少走弯路十条忠告(经典) (ZZ)

发信人: bashell81 (@神啊,给张红卡吧@), 信区: Career_Plaza
标 题: 应届毕业生少走弯路十条忠告(经典)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Apr 2 17:44:54 2007), 站内

刚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充满了蓄势待发的豪情、青春的朝气、前卫的思想,梦想着丰富的待遇和轰轰烈烈的事业。可是,社会毕竟是一所包罗万象、喧嚣复杂的大学校,这里没有寒暑假,拒绝虚假和肤浅,更拒绝空想和庸碌,难以预告何时开课何时放学。

如何在涉世之初少走弯路,有一个好的开端,开始一番成功的事业?以下是一些先行者积累的10条有益的涉世忠告。好好地遵循、把握这些忠告和建议吧,比起所学的课堂课程来,它毫不逊色!

1. 买个闹钟,以便按时叫醒你。贪睡和不守时,都将成为你工作和事业上的绊脚石,任何时候都一样。不仅要学会准时,更要学会提前。就如你坐车去某地,沿途的风景很美,你忍不住下车看一看,后来虽然你还是赶到了某地,却不是准时到达。“闹钟”只是一种简单的标志和提示,真正灵活、实用的时间,掌握在每个人的心中。

2.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要么辞职不干,要么就闭嘴不言。初出茅庐,往往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不要养成挑三拣四的习惯。不要雨天烦打伞,不带伞又怕淋雨,处处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记住,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

3. 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要学会忍受孤独,这样才会成熟起来。年轻人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惯了,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有时连一个可以倾心说话的地方也没有。这时,千万别浮躁,学会静心,学会忍受孤独。在孤独中思考,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升华。不要因为寂寞而乱了方寸,而去做无聊无益的事情,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4.走运时要做好倒霉的准备。有一天,一只狐狸走到一个葡萄园外,看见里面水灵灵的葡萄垂涎欲滴。可是外面有栅栏挡着,无法进去。于是它一狠心绝食三日,减肥之后,终于钻进葡萄园内饱餐一顿。当它心满意足地想离开葡萄园时,发觉自己吃得太饱,怎么也钻不出栅栏了。相信任何人都不愿做这样的狐狸。退路同样重要。饱带干粮,晴带雨伞,点滴积累,水到渠成。有的东西今天似乎一文不值,但有朝一日也许就会身价百倍。

5. 不要像玻璃那样脆弱。有的人眼睛总盯着自己,所以长不高看不远;总是喜欢怨天尤人,也使别人无比厌烦。没有苦中苦,哪来甜中甜?不要像玻璃那样脆弱,而应像水晶一样透明,太阳一样辉煌,腊梅一样坚强。既然睁开眼睛享受风的清凉,就不要埋怨风中细小的沙粒。

6.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谈论自己,更不要议论别人。谈论自己往往会自大虚伪,在名不副实中失去自己。议论别人往往陷入鸡毛蒜皮的是非口舌中纠缠不清。每天下班后和你的那些同事朋友喝酒聊天可不是件好事,因为,这中间往往会把议论同事、朋友当做话题。背后议论人总是不好的,尤其是议论别人的短处,这些会降低你的人格。

7. 机会从不会“失掉”,你失掉了,自有别人会得到。不要凡事在天,守株待兔,更不要寄希望于“机会”。机会只不过是相对于充分准备而又善于创造机会的人而言的。也许,你正为失去一个机会而懊悔、埋怨的时候,机会正被你对面那个同样的“倒霉鬼”给抓住了。没有机会,就要创造机会,有了机会,就要巧妙地抓住。

8.若电话老是不响,你该打出去。很多时候,电话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它不是花瓶,仅仅成为一种摆设。交了新朋友,别忘了老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交际的一大诀窍就是主动。好的人缘好的口碑,往往助你的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9.千万不要因为自己已经到了结婚年龄而草率结婚。想结婚,就要找一个能和你心心相印、相辅相携的伴侣。不要因为放纵和游戏而恋爱,不要因为恋爱而影响工作和事业,更不要因一桩草率而失败的婚姻而使人生受阻。感情用事往往会因小失大。

10. 写出你一生要做的事情,把单子放在皮夹里,经常拿出来看。人生要有目标,要有计划,要有提醒,要有紧迫感。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串起来,就成了你一生的大目标。生活富足了,环境改善了,不要忘了皮夹里那张看似薄薄的单子。

2007-11-12

高中考考题 (ZZ)

快高考了,高考完后又是中考...考题千奇百怪,答卷也五花八门。真佩服现在的学生啊,思维跳脱,天马行空,和我们那时候的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呵呵。看一组语文试卷中的填空题---

1.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同学答:宽衣解带终不悔
(正解为“衣带渐宽终不悔”,偶承认这个是思想有问题)

2.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
同学答:心中自有清泉在
(正解为“唯有源头活水来”,咱还是和水粘了点边~~~)

3.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
同学答:夫妻对坐到天明
(语文老师阅卷时笑晕。后在课堂时说此事,又晕!正解为“却话巴山夜雨时”)

4.蚍蜉撼大树,__________
同学答:一动也不动
(正解为“可笑不自量”。一动也不动,赫赫,很符合事实阿)

5.君子成人之美,__________
同学答:小人夺人所爱
(直接晕死)

6.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
同学答:富则妻妾成群
 (正解:达则兼济天下)

7.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
同学答:只要貌似萨达姆
(汗|||....)

8.后宫佳丽三千人,__________
同学答:铁棒也会磨成针~~~~~~
(正解为“三千宠爱在一身”)

9.身有彩凤双飞翼,__________
同学答:拔毛凤凰不如鸡
还有个同学答:夫妻双双把家还
(正解为“心有灵犀一点通”)

10.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
同学答:床头打架床尾合
还有个同学答:上错花轿嫁对郎

11.__________,糟糠之妻不下堂
同学答:结发之夫不上床
(语文老师暴怒!)

1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
同学答:一颗永流传
(当时狂笑,现在觉得挺经典的。正解为“千里共婵娟”)

13.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
同学答:东村河边爬乌龟
(对的挺工整的)

14.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
同学答:天公对我吼三吼
(正解为“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15.天生我才必有用,__________
同学答:关键时刻显神通
又有同学答:老鼠儿子会打洞
(整办公室的语文老师集体毫无形象的狂笑)

16.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_____
同学答:人不风流枉少年!
(正解为“月若无恨月长圆”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

17.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
同学答:请你不要告诉他
(正解为“一片冰心在玉壶”)

18.期末考试出对联, 上联是英雄宝刀未老
  该初三同学对下联为:老娘丰韵尤存

19.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
同学答:不吃才是大傻瓜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
同学答:只是死的有先后
(结局:家长会后被老师留下来训话鸟……)

20.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
同学答:李白睡的香

21.管中窥豹,__________
同学答:吓我一跳
(哈哈哈!正解为“可见一斑”)

22.__________,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学答:康佳彩霸电视机

23.葡萄美酒夜光杯,__________
同学答:金钱美人一大堆

24.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初一学生的杰作:半夜三更鬼敲门

25.还有次考陶渊明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同学填的是“给我六斗就可以”…

2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
同学答:妻吾妻以及人之妻
(老师后来评卷时说那个同学特别具有奉献精神,哈哈)

27.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
同学答:看今朝,死缠烂打
(正解为“气吞万里如虎”)

28.五年级的一次考试就考到了“三个臭皮匠,__________”
同学答:臭味都一样
(把监考和外面的校长笑翻了)

29.初一的学生对对子,“登城白云间揽山色入怀,__________”
同学答:我到酒店去抱小姐上床
(他的语文老师差点当场吐血而亡)

30.两情若是长久时,__________
同学答:该是两人成婚时

3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
同学答:孔雀开屏花样多

32.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
同学答:钱到月底不够花

33.天若有情天亦老,__________
同学答:人若有情死得早
(正解为“月若无恨月长圆”)

3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
同学答:有谁大便不带纸
(没有语言了...)

35.有次考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___________”
同学答:SORRY I,DON'T KNOW...
(正解为“应是绿肥红瘦”)

36.有次考鲁迅先生某句:“___________,我以我血溅轩辕”
同学答:他以他刀插我身

37.语文考试,填空里有一首革命诗:“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________________,一个声音高喊着:_________________我渴望自由,但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同学答:为狗爬出的洞也锁着 / 他妈的,都锁着!

38.千山万水总是情,___________
同学答:多给一份行不行
(批卷老师对了一句:情是情,分是分,多给一份都不行)


39.高一的时候,一次月考,上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正解)我辈岂是蓬蒿人”。班上有人写:一不小心扭到腰。 还有一句,上句:“清水出芙蓉,(正解)天然去雕饰”。有人写,淤泥出莲藕;还有人更绝,写:乱世出英雄

40.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
同学答:恰似一壶二锅头
(老师批“你又喝多了……”)